来源:中国江西网
八方驰援,共克时艰。2月17日下午2时,江西省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赣州队)集结出征,来自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125名医务工作者奔赴随州。
疫情就是命令,驰援十万火急,“硬核”的苏区人民又一次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
弘扬苏区精神,不怕牺牲。赣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赣南苏区儿女跟着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扩红运动”纷纷响应,93万余人参军参战,五次反“围剿”轰轰烈烈,有名有姓的烈士108222人,占全国的7.5%,让共和国从这里走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时至今日在疫情面前,他们依然铁骨铮铮。请战书上红手印,防护服上字戳心,医务工作者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角逐,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每一句“我报名”背后,都是有血有肉的故事,身后牵动的是千万家庭,但义无反顾的抉择和不达目的不撤兵的誓言是一致的,与80多年前“八子参军”“十七棵松树”这样的英雄史诗一脉相承。
新长征再出发,不惧艰险。赣南也是中央红军的长征出发地,赣南苏区儿女为了理想不怕死,长征万里不怕难。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平均每公里就有3位赣南子弟倒下。大道之行,一以贯之。我们正走在新时代漫漫征途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新型冠状病毒虽不为肉眼可见,但却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娄山关”“腊子口”,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死率,实现每一个小目标都要付出巨大努力,甚至是牺牲。逆行不独行,隔离不分离。集结、出征、抵达、迎敌,这个过程在赣南苏区、江西老区、全国各地持续上演,也偶尔“会师”,互报“番号”、鼓劲加油的场景令人泪落如雨。
深沐党恩国恩,知恩图报。为破解长期困扰赣南苏区欠发达、后发展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亲自推动《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并在2019年视察赣州,使赣南苏区进入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贫困版图不断缩小,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工业发展日新月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在同步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一路凯歌。饮水思源,不忘来路,赣南苏区人民将最精锐的医护“战士”派往前线,集中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支援湖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深受党恩国恩,又将这份恩情回馈给最需要的地方。连续奋战8小时,哪怕冒着感染的风险,不吃不喝,何谈穿上成人纸尿裤的尴尬,这些都是赣南苏区人民敢拼敢干的写照。
从赣南苏区而来的“逆行者”,只是全国各族人民驰援湖北的缩影。事实上,从1月23日起,数以万计的“美丽逆行者”便放弃新年的团聚,奔赴看不见敌人、没有硝烟的战场。截至2月14日24时,各地共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2月17日,空军两架“运20”飞机在朝阳下满载物资和人员从虹桥机场起飞,奔赴武汉。
国家很大,力量很强,当此大疫,国家也很难。我们生长于不同的水土,但却拥有相同的红色基因;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怀揣一样的家国情怀;我们集结出发的地点不同,但目的地一致。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危急时刻,紧要关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赣南苏区人民、江西老区人民、全国人民,把最硬的鳞都给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