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能手表谁来管?

日前,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最新发布的儿童智能手表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近一半消费者对儿童智能手表质量表示不满。

质量参差不齐,

维修困难,违规扣费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居上表示,根据问卷统计结果,结合2022年以来的投诉及舆情数据形成调查报告显示,儿童智能手表消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质量参差不齐,涉嫌虚假宣传,售后维修困难。二是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三是存在违规扣费,诱导儿童消费。四是平台监管不到位,部分内置游戏血腥暴力,部分漫画内容少儿不宜。

有超两成的消费者遇到定位不准问题,超四成的消费者表示所购产品信号不稳定、通话质量差,近三成消费者认为儿童智能手表内容的复杂性容易影响孩子心智健康。除一般质量问题之外,消费者对于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普遍表示担忧。

江苏省消保委公布的儿童智能手表消费调查报告还显示,相当一部分儿童智能手表该有的基本功能不好用,该具备的基本性能不具备,但不该存在的功能却不少,其中违规扣费、诱导未成年孩子消费就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监督部主任赵鑫说,通过舆情搜索,还发现许多家长投诉反映,在电话手表绑定的家长端,并未开启免密支付和支付确认的前提下,孩子在电话手表端就可以直接购买游戏服务,能从家长端直接扣款,还存在着部分游戏软件重复扣款、多次扣款等问题,孩子在使用时极易被广告推送或者是游戏内容吸引,甚至进行大额的充值消费。

儿童智能手表里还有大量干扰孩子学习的APP,可以玩网游、互发红包,有的还可以直接拍照搜题,部分游戏APP涉及暴力、血腥、犯罪等内容,漫画APP充斥色情、有悖伦理道德的内容,极易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法犯罪行为等,造成不良后果。

此外,线上调查的数据显示,17.11%的消费者表示遇到过儿童智能手表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今年央视的“3·15”晚会,也曝光了儿童手表许多安全信息的漏洞,在儿童电话手表中植入恶意的程序,便可以轻易不间断地获取孩子的位置、人脸图像、录音等个人隐私信息。一旦被恶意软件入侵,就变成行走的窃听器。

国家标准《儿童手表》

11月1日已实施

为了更好地规范儿童手表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儿童手表》今年11月1日实施。在全国钟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专家告诉记者,在国家标准《儿童手表》制定和发布之前,有关儿童手表这个领域的标准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也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新标准的制定实施为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贸易和市场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全国钟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程师陈斌表示,国家标准《儿童手表》是全球首个儿童手表标准,明确儿童手表主要分为儿童石英手表和儿童智能手表两大类。儿童石英手表按显示方式可分为指针式儿童石英手表、液晶式儿童石英手表,适用群体是3周岁至14周岁儿童。

陈斌说,国家标准《儿童手表》规范了儿童手表的走时、防水、防震、防静电、化学性能、小零件等一些技术要求,对儿童智能手表的静态定位、通话、电磁辐射、信息安全、电池安全、充电安全、佩戴安全温度等提出了全面细致的要求。

此外,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儿童手表》中规定了系统升级功能、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和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

国家标准《儿童手表》还明确规定,儿童智能手表应明示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规则;应在征得用户同意后收集、存储和使用个人信息,对于敏感个人信息,应征求用户的明示同意;应仅收集、存储和使用业务必需的个人信息;应禁止未授权访问和使用个人信息;应保障用户更正、删除个人信息,以及注销账号的权利等。

专家建议,家长最好定期检查儿童智能手表系统和移动应用是否有最新版本,及时更新。定期检查并及时删除不当的应用软件。专家表示,超过一半家长给孩子买手表,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孩子的安全。《儿童手表》国家标准的实施,就是立下了规矩,让儿童智能手表的质量有据可依。 

(据《华商报》)


(作者:总编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