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36计|吉安泰和县:“幸福茶馆”泡出“幸福茶”

编者按: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实施治理强基战略,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机制,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江西日报社以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契机,推出“基层治理36计——治理强基江西行”全媒体策划报道,进社区、走街巷、访乡村,看基层社会治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寻新时代基层善治之路,讲好基层善治的幸福故事。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曾 风、周雪莉、曾庆扬报道: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一个新的基层治理品牌——“幸福茶馆”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当地依托已有千年历史的茶馆文化,将老百姓喝茶、闲聊、看表演的“小茶馆”,精心打造成了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的新阵地。该县通过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整合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全面打通服务基层群众的“神经末梢”,有问题就到“幸福茶馆”成为当地人的共识。

老茶馆焕发新生机

泰和茶馆文化始于唐代,已有千年历史。凡人流多、位置好的圩镇(村)皆有茶馆。近年来,泰和县按照“茶馆在哪,幸福链铺在哪”的思路,精心布局,依托现有茶馆,进行整合提升,对全县21个乡镇充分调查摸底,梳理出了7个乡镇有喝茶习俗,用商业理念经营理论品牌,一个个连锁“幸福茶馆”雨后春笋般散落在群众身边,目前已精心打造了连锁馆20个。

近日,记者来到泰和县螺溪镇爵誉村,通过实地探访“幸福茶馆”,深入了解这条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新路子。

这是一座由爵誉村祠堂改造而来的“幸福茶馆”,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新增了茶馆文化、百年党史、风俗民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螺溪镇的特色文化展示,并且配置了一台网络电视,统一桌椅、茶杯和碟子等用品,确保“幸福茶馆”既干净整洁,又有文化氛围。

螺溪又名三都,茶馆文化自唐以来就十分浓厚。近年来,螺溪镇在原有50多家“三都茶馆”的基础上,打造了“幸福茶馆”。据螺溪镇党委委员、县派组织员、宣传委员何中华介绍,“幸福茶馆”主要有三大功能,开展理论宣讲、收集社情民意和推进乡村治理创新。按照“周有活动,月有主题”的思路,围绕理论政策宣讲、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内容,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将“幸福茶馆”打造为群众经常来、方便来、乐意来、喜欢来的日常打卡地。

小茶馆变身“大磁场”

自古以来,茶馆就是人员聚集,谈天说地的好去处,如今的茶馆在保留传统习惯的同时,更升华了内在。“和朋友一起吃饭喝酒后,朋友出车祸,同桌的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呢?”“好心载亲戚返回县城,发生交通事故,要不要赔偿呢?”这是“幸福茶馆”的法治宣讲员在通过案例分析向前来喝茶的群众讲解身边的法律知识。

宽松的环境、通俗的语言、易懂的道理、精彩的案例,普法宣传不再像过去那样整整齐齐坐在会场里,而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让百姓在熟悉的环境里、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我们爵誉村的‘幸福茶馆’,给我们村民带来了很多好处,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了解到很多与我们村民息息相关的政策。”爵誉村村民康金华说道。

基层理论惠民专题宣讲走进“幸福茶馆”

不仅如此,也正是在螺溪镇爵誉村18号的这间“幸福茶馆”内,农村宅基地“五统一”改革、林地权属纠纷、水库除险加固、进村最后一公里道路硬化等件件民生实事难事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幸福茶馆”通常由所在村支书兼任茶馆馆长,茶馆老板为执行馆长,既要当好“店小二”,又要当好社情民意收集的“情报员”,通过收集群众的民意和呼声,听取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意见建议,汇聚民智。

茶馆虽小,却有“大磁场”。泰和县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组织“百名村支书宣讲团”“民嘴讲堂”“法律明白人”进“幸福茶馆”等形式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目前累计组织开展理论宣讲100余场。去年,螺溪镇还组织乡镇18个村支书轮流做客“幸福茶馆”,用通俗的语言,易懂的道理,讲群众关心的事,把“大本子”讲薄,把大道理讲透,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连锁馆”架起“连心桥”

“我是一名回乡创业的青年,前两年加入螺溪镇的稻虾养殖合作社,我自己也养了几十亩的龙虾。对我们养殖户,‘幸福茶馆’也会邀请一些专家给我们传授养殖方面的知识。”泰和县返乡创业青年肖亮对“幸福茶馆”平台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他表示,因为自己刚开始接触养殖,很多东西都不懂,通过“幸福茶馆”学到了很多养虾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自己创业很有帮助。

泰和县秉承“一馆多能”的建设理念,调动各方人才资源,着眼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在关心服务群众中教育凝聚群众,一个个连锁“幸福茶馆”架起一座座个“连心桥”,在理论学习、乡村振兴、平安建设、乡风文明、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吉安市好人宣讲团”走进“幸福茶馆”

“在宣讲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幸福茶馆’这个平台,宣讲一些党的惠农政策、红色故事和螺溪好人等知识。同时我们也借助这个平台,为老百姓处理一些矛盾纠纷,让老百姓确确实实体会到幸福感。”泰和县“鹊巢宫”宣讲团成员李勇民说道。

自“幸福茶馆”打造以来,开展了“党史故事我来讲”“三都故事会”“法治宣传进茶馆”“健康知识进茶馆”等文明实践活动160余场,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该县通过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百年党史、科学理论知识,了解国家政策方针,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生活习惯,让“幸福茶馆”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来源:大江新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