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赣鄱先锋 | 扎根一线三十载 永葆初心“孺子牛”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积极营造向榜样看齐、向先进学习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的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现开设“新时代赣鄱先锋”专栏,大力宣传“新时代赣鄱先锋”的先进事迹,激励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今天推出——国网泰和县供电公司水槎营业站站长:陈节厚

心有群众,才能于平凡中书写不凡。他几十年如一日不顾险阻、无畏风雨,从一名电力普工蜕变成为泰和电网的“定海神针”,兢兢业业守护着每一盏灯,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一部电力工人的无私与无畏,他就是国网泰和县供电公司水槎营业站站长陈节厚。

用坚守抒写肩上的责

一条条银线,一台台配变,一片片灯光,风雨雪霜三十年,烈日星光十万里,铸就了他爱护电网的坚强意志。水槎营业站位于泰和县天湖山脚下,森林覆盖率高达90%,繁茂的树林、崎岖的山路是陈节厚开展供用电保障工作必须面对的环境。加上营业站的5名员工中,3名都临近退休,工作力量薄弱,让他承担了山区营业站的大量工作,巡线、抢修、通道清理……他总是日复一日坚持着。身边的亲戚朋友多次劝他向上级申请调离岗位,但陈节厚却是笑嘻嘻地说,“现在只有我对这片的情况熟悉,我如果调走了,换过其他同志来,他们还不一定干的比我好呢!”别人眼里“能躲便躲”的事情,陈节厚总是“越干越起劲”。在人员紧缺、环境复杂的前提下,他硬是抗下了东沔、乐群2个贫困村8个台区的农网改造任务,并主动完成9个台区自主实施项目。同时,他还制定工作计划,对全乡的电网线路进行规划布局,每年自主申报一批电网改造项目,山区群众线路跳闸频率实现逐年明显下降。



用真情点亮群众的光

“作为供用电一线工作人员,只要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守护好‘万家灯火’,就是我最大的功劳。”从变电检修到计量采集,水槎乡的群众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出诊医生”,只要一个电话,他总是能第一时间赶到群众家中排忧解难,并且,他还熟悉掌握区域内各种情况,哪户居民是缴费不便、哪户电压经常不稳,他都一一记录在册。2023年1月的一天,受寒潮影响,气温骤降,处于山区的水槎乡更是下起了鹅毛大雪。正在值班的陈节厚接到西阳山村一名70多岁的老人打来的求助电话。熟悉情况的他知道,该户人家只有2名老人留守在家,在这样的低温天气下停电,老人肯定难以抵御得住。放下电话后,他立即熟练地收拾工具设备,准备前往群众家中进行电力抢修。此时,室外温度已降至零下3摄氏度,路面覆冰打滑导致车辆已无法正常行驶,他顶着凌冽的寒风,沿着陡峭的山路徒步近3个小时赶赴老人家中开展抢修工作。看着自己家里的灯又重新亮了起来,老人紧紧握住陈节厚手,说道:“陈站长,这么冷的天,你们跑了这么老远来给我修电,真是难为你了。”陈节厚笑笑着答道“这么冷的天,只要你们能安全用上电,我的心里就踏实了。”


用生命架起连心的桥

冲锋在前,攻坚克难,这是陈节厚用生命和青春付出的生动实践。身为站长的陈节厚,常年奔波于供用电保障一线,为所辖区域的万家灯火倾情付出,他始终冲在急难险重任务的最前线,在关键难题面前主动担当。2022年7月的一天,受台风影响,泰和县大范围普降大雨,水槎乡天湖山地区24小时降雨量更是高达303毫米,强降雨天气引发山洪暴发,致使天湖山供电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稻田中的电杆更是在狂风骤雨中东倒西歪。面对这一紧急情况,陈节厚立即赶赴田间山头摸排故障,在查明原因后,他不顾电线断落触水的危险,拿着 设备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全面抢修工作。鞋子被泥水浸透了,他就干脆光脚干,禾苗杆刮在身上痛痒难耐,他也全然不顾。挖洞、立杆、架线……一天下来陈节厚全身心都在电路抢修上,没来得及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在他的努力下,水槎供电辖区主干线终于在天黑之前恢复了正常供电。“在我的日程表上,既没有8小时内外之分,也没有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概念,只要听到一句‘来电了’,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作者:泰和县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