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多少次来这个地方,也忘不了一直想记录点什么。
对于马家洲集中营,给我的印记就是一段沉淀的历史。或许它只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小节篇章,似乎不足一提。却因着近在迟尺就在家乡的缘故,我倒是有些想动笔写写的念头。
只是,真正动起手来,却又有些不知如何提笔了。
大章大节的历史洪流中,我们通过各个专题性博物馆或者历史书籍古籍,总能管中窥豹,略见一斑。马家洲集中营可谓是小小的一页。
历史最终还是由人民来抒写的。因而,普罗大众的奋斗史和抗争史或许更能说明问题的。也便促成了我的这些粗枝大叶,一点记录。
马家洲集中营历史革命纪念馆,就是这样一处所在,能够在我们身边激起我们的热情,鼓舞我们的士气,燃烧我们的青春,点亮我们的心灵。
一座工字型的斜面建筑,以雄浑的气魄傲然挺立在我们面前,你一走进就会油然而生起敬意,那种庄严肃穆的感觉立马就向你迎面扑来。
一对锥子型的三角铁造型,雄浑独特有力,立于纪念馆的入口处,给人带来了一股凛然正气,似乎还有着一层勇于抗争撕破铁链的寓意,很有气势。
纪念馆的外墙以灰色系为主,以大宗件深色水泥板盖面,凝重而又厚积薄发,很符合馆舍建设的文化底蕴和年代记忆的承载,让人肃然起敬。
在走进主馆入口,你首当其冲就会被一组雕像群给吸引过去,铜制塑像上漆,各有不同的表情,却有着共同抗争到底的气势,你自然而然就会被他们所牵引,一种想要了解一下的念头就在你的脑海中盘旋着。
嗯,就着展厅的指示牌,我怀着一种庄重而神圣的心情,慢慢走进了这样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场馆里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在马家洲集中关押的所有的人物影像和抗争事迹展,另一部分廖家两代人的史实记录单列。
群像馆设置别具一格,进门的两侧,标语醒目。“骨头碎了也会有一声爆响”,“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宁可坐牢而死,也不跪着爬出去”。不知不觉,你就会有一种特别凝重而又澎湃的心情。
这里分为三个章节进行展示。第一节:反共暗流,一块大的LED屏滚动播放着在集中营里锁住的461位烈士的名字,很有震撼感。
接着一部发报机映入眼帘,老旧的机器设备,连接着先烈们与组织上的一份责任和使命,这可是生命线,这可是集结号。无数的情报和信息通过它传递到上级组织,也接收到上级和外界的消息。
第二节是:人间魔窟,反动派纠结力量对待我先进青年和社会进步分子,美其名曰江西省青年留训所,大肆打击迫害我进步人士和革命先烈,老虎凳,绞刑架,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甚而至于残害进步人士的生命,可憎可恨之极。
第三节:铁窗烈火,革命自有牺牲时,奋不顾身为祖国。在集中营,革命先烈们保持一股乐观主义的积极态度,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做漫画,唱赞歌,骂敌人,等等等等,真正发扬了革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达胜利不放弃抗争的意志,做出了可歌可泣的牺牲,也在意念上摧毁了敌人的迫害和诱降。
为了凸显廖仲恺和何香凝家两代人的斗争故事,单独设立了一个篇章,以示彰显其功绩。
集中营在陈列馆的另一侧还单辟了一个报告厅,可容纳上千人在这里同时收听报告,接受教育。
在集中营纪念馆的南侧,就是曾经的旧址,如今政府花了大量力气做旧修旧,给我们还原了曾经的人间魔窟,确实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惨烈。
北侧还竖立了一个铜雕,一个高达三十三米的巨型五角星刺破三角铁的压迫,高高耸立在上空,上面书写着马家洲集中营的历史时刻:1940.6-1945.1。我们相信,我们跟着党走,就一定有希望,一定能成功,胜利最终属于我们。
整个纪念馆走来会给你一种力量,一种乐观的力量;会给你一种精神,一种无畏的精神;会给你信心,一种必胜的信心。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历史时间表,我们不会忘记先烈做出的卓越贡献,也不会忘记革命付出的巨大牺牲,更不会忘记今天我们要担当的使命,还不会忘记明天民族复兴、国家昌盛的时代大考。
再一次感受先烈们的心跳,我驻足在马家洲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的门前,瞻仰展厅里的一簇铜色雕像,望着天空中的一片蔚蓝,深深鞠上一躬,大踏步前行。(文/杨敏 图/泰和文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