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 泰和这个村的人戏和龙灯远近闻名,您知道是哪个村吗?


       江畔村,位于泰和县沿溪镇,距县城东北15余公里的赣江边,泉南高速公路泰和北出口东北方向10公里。这里古称浮潭村,现今也俗称江边村。江畔古村始于北宋真宗年间,历经千年,为千年古村。

江畔原有两项远近闻名而且很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就是演人戏和舞龙灯,是江畔的传统风俗。

一、人戏

       “人戏”就是舞台剧,由真人表演,大概是为了和电影以示区别,家乡就叫人戏。

       演人戏要有戏台,江畔的戏台为室内古戏台,在“六合堂”内。“六合堂”本来是祠堂,但在我的印象中,它早没有祠堂的功能了,没有神台和祭台,反而有点像大礼堂,成为了江畔的室内戏台和室内电影院,是当年江畔村民一年难得几次搞集体娱乐活动的地方。

       戏台很大,在礼堂南面,为一个高台,由木头悬空搭建,上面铺有实木地板,很结实。这个戏台不仅江畔人在上面演,而且不时还有外面的剧团来江畔,也在上面演出。

       我对江畔人自己演的人戏没有一点印象了,倒是记忆中看过别的剧团来江畔演出,但戏剧情节一无所记了。

       不过演出前,江畔有一伙小孩子在礼堂里追打嬉闹,大家很是兴奋,象过年一样,胆大的还钻到悬空的戏台下面去,玩捉迷藏的游戏,这真是孩子们的节日……

       听说,江畔人唱人戏的时候是最热闹,各种角色演员都是村民,吹拉弹唱伴奏也是村民,化妆舞美都是自己搞定,大家自编自导自演,除了穆桂英挂帅和隋唐演义里的故事外,还编了很多现代故事,比如《鬼打贼》《张三卖肉》《补背褡》《放羊记》《蠢子接姨娘》和《王小二过年》等,虽然都是业余水平,语言也是江畔普通话,乐器也只有简单的锣、鼓、二胡、钹和笛子,但村民喜欢看,经常会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江畔人编的人戏不仅在自己村里唱,还经常被邀请到别的村庄,进行来回巡演,深得广大村民的喜爱。

       江畔的人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致县采茶剧团要到江畔来挑选演员和乐器演奏者,而且都挑选了好几个中意者,但当时江畔人思想保守,江畔村干部不肯放人,以致耽误了一些人的前程,使一批人错失了命运转折的机会……

       后来,有了电影,江畔就再没有唱过人戏了。露天电影,一般在嘉德堂外面或仁孝堂晒场上,室内影院就是在六合堂内了。这是小孩难得的大喜日子,从拿回影片胶卷,就开始在打听今晚放什么电影。然后,守着挂好电影幕布,早早地端好凳子,占好位置……

       说了电影,再说下江畔的电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早期,那时江畔村还没有通上电,电视是稀罕物品,还是黑白的,用充电电瓶带起来,电瓶要到甘化厂去充电。村子上第一台电视是在九庆家,是由春庆和阿庆两个人合伙买的,所以看电视要收费,每天几分钱吧。记得一般是新闻联播后,看两集电视剧,再看点魔术大观之类的节目,电视台就没有节目了。印象比较深的电视剧是《陈真》《霍东阁》《再向虎山行》《万水千山总是情》,还有《四世同堂》······

二、龙灯

       龙灯是江畔村正月、元宵节的一项群众性传统民俗,江畔的龙灯源远流长,自古就有“浮潭龙灯冠泰和”的赞誉。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灯是江畔村祖辈相传的一项喜庆娱乐活动,既庆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又有“祈福消灾”“人丁兴旺”“国泰民安”的寓意。

       江畔的龙灯,古时用竹蔑扎成龙头、龙身、龙尾,糊上色纸或绢布,贴上纸剪的龙鳞。用染红的苎麻作龙须。以红、黄布为龙脊,并将龙头、多节龙身、龙尾连接起来,节与节之间留有适当距离,在布上画出龙鳞。龙灯有7节、9节、11节或更长,扎好龙灯后,要举行点睛开光仪式,请村中长辈点睛后,龙灯就算大功告成了,可以正式起龙了。

       龙灯各节内点蜡烛或油烛鞭,晚上舞时,灯光闪烁,龙身生功,别有风采。龙灯的表演形式千姿百态,通常的套路有:蛟龙出水、上翻下滚、穿花缠绕、盘旋团转、腾空飞跃、争抢红珠和蜷曲成团等。

       春节期间,龙灯先到祠堂贺年,再到村里的晒场上当众舞龙,龙灯在红珠的引导下,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中,上下飞舞,四面翻滚,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傍晚,龙灯到村民家中贺喜,户主燃放鞭炮接送,叫“接龙”,接龙过程中,龙灯要迎接到正屋,并向正屋神位贺喜,说几句“喝彩”话,即唱几句祝福赞词。

       龙灯作为村民祈求生活吉祥平安的象征,使人们在繁忙、劳碌了一年之后的新春时节,受到一份愉悦和欢欣。

       元宵节后,正月十六一大早,天刚蒙蒙亮,要把龙灯送到河边,龙头、龙身、龙尾的彩纸和外表装饰撕下烧掉,将龙的骨架放在祠堂保存起来,待来年再重新糊裱,寓意为“年年新龙(兴隆)”。

       改革开放后,江畔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龙灯中断多年。2017年春节,大家纷纷倡议恢复舞龙灯,一个埋藏江畔人心中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舞龙队的成员都是本村的村民,大家自发组织,在外打工的提前回家,春节前加班加点排练了好几星期,在老一辈人的指导下,江畔的龙灯很快就舞得有模有样,大家也找到昔日失去的感觉。不仅每家每户都热热闹闹地接龙灯,江畔的龙灯队还被邀请到四周村庄去表演。

       春节期间,当大家看到中断许久的江畔龙灯表演时,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大家都说,还是今年这个年过得有意思。




编辑:陈雨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