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和对联的约会

我的父亲今年七十又五,虽然满头的银发,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看上去顶多六十出头,面相年轻得很。

很多人羡慕我有个年轻的父亲,有人还向我打听父亲有什么保养秘诀。我不置可否地付之一笑。父亲哪晓得保养,只是从不喝酒,也不抽烟而已。不过,硬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我认为这跟他常读书看报有关。

父亲是一位退休的小学语文老师,除了喝茶,看书就是他最大的嗜好。一有空闲,父亲就泡上一壶上好的龙井,戴上老花镜,端坐在藤椅上,手捧着一本书或一张报,津津有味地品读着。

父亲最爱看的是《对联》。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在当地邮电所看到了一本《对联》,便随手翻了起来。没料到,这一翻,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与《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父亲已经订阅《对联》近20年了。

每回从邮递员手中接过《对联》,父亲都手不释卷,就像农夫爱农具士兵爱钢枪。他不是蜻蜓点水般的浏览,而是精读,领会对联的精髓,还用红笔圈点批注。他说,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要继承和发扬。

父亲不光研究对联,还以写对联为乐。他是村里德高望重的前辈,他的书法又刚劲有力。自然,村里的红白好事,很多人家都请父亲奉献他的墨宝。父亲从不推辞,欣欣然前往,且从不收钱。他说,感谢大家让他有了发挥余热的机会,乡里乡亲的,纯粹的举手之劳,谈钱就伤感情了,也玷污了他所写的对联。

父亲爱看书,也很会爱护书。他订的所有《对联》都珍藏在书箱里。有一回,我调皮的小侄子偷偷地溜进父亲房间,爬上藤椅,使出吃奶的劲掀开了箱盖,拿出了一本《对联》,跑去找同伴玩。结果,那本《对联》被五马分尸了。父亲知道后,气得剑眉倒竖,拿起鸡毛掸子满屋追着侄子打,打得他哭爹叫娘。父亲一向是仁慈的,也很宠爱侄子,但那回侄子犯了父亲的大忌,他难得的一次“心狠手辣”了。

为了弥补那本《对联》的缺憾,父亲跑到邮电所,买了一包“芙蓉王”给邮递员,恳求他查查本镇还有谁也订了《对联》。“芝麻掉进针眼里——巧极了”,还真有一人,且是父亲有联系的学生。父亲电话打过去,说了详情。学生说,他马上把那期的《对联》给父亲送来。父亲连忙摆手,制止道:“别,别!我不想夺人之美。你拿到街上来,我自己去复印。”当拿着复印好的《对联》回到家,父亲兴奋得如获至宝,笑得如绽放的桃花,还中气十足地唱起了:“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总能成……”

父亲经常向我“炫耀”起他自创的那些得意对联,且“无一落网”。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记忆力。1992年,我家盖了新楼房,乔迁新居那天,新房大门上那副对联引得众宾客纷纷驻足、微笑、颔首,直至翘拇指。我村自古以来出过27位宰相,父亲又膝下五子。于是,父亲挥笔立就。上联:“相国三剑定天下”下联:“肖氏五子创新业”横批:“人才辈出”。

每回只要一说起对联。父亲就陡然精神百倍。话匣子打开后就再也盖不上了,滔滔不绝起来。小侄子贪玩,父亲送给他一副对联。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横批:“悬梁刺股”。村里的一位局长退休了,在位期间,他以公正廉洁著称。局长请父亲去喝酒,父亲为他送去了一副对联。上联:“两袖清风存正气”下联:“一间陋室透书香”横批:“宁静致远”。一对年轻人自由恋爱,喜结连理。父亲送了一副对联,上联:“因荷(何)而得藕(偶)”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横批:“佳偶天成”。一位同事光荣退休了,他素来喜欢养花,象棋也下得好,父亲送上这样一副对联。上联:“竹菊梅兰可养性”下联:“琴棋书画能陶情”横批:“乐在其中”。

最让父亲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获奖作品。有一年,《对联》杂志社举办征下联比赛。上联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父亲抱着学习、交友的态度,苦思冥想了多日,想了十几个答案。没料到,父亲的下联竟获得了二等奖,喜得他孩子似的手舞足蹈,又像添了孙子一般,眉飞色舞,嘴巴咧得赛过瓢,半天也合不拢。父亲的下联是“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我想,那次获奖多半是对父亲看书的回报。

父亲常常严肃地对我说:“小杰,你要多关注传统文化,阅读经典,练练书法。不要迷恋快餐文化,也不要总是做‘低头族’”。我嘴上唯唯诺诺,心里却暗笑他的迂。

可是现在,我真后悔当初没把父亲的教诲记心头。父亲绝对是正确的。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王安石曾写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书记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同时,对联作为一种兼容民俗性、文学性和艺术性的独特文学艺术,它又把所吸收消化的精神与物质转化出来回报社会,对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深远影响。

想到这,我的脸上火辣辣地疼,我愧对父亲。于是,我真诚地向他忏悔。父亲竟高兴得流了眼泪,他欣慰地说:“小杰,你能热爱传统文化,我真的非常高兴。愿你坚持不懈学有所成!”顿了顿,父亲哽咽道:“小杰,爸爸一生没什么积蓄,我那箱《对联》和其他的书就留给你了。”

我一把抱住父亲,不禁泪流满面。我抽噎着,动情地说:“父亲,谢谢您!您留给我的是最好的传家宝!”

从此,业余时间里,我就沉浸在书香里。因为读书可以医愚,读书可以明史,读书可以益智,读书可以美容。更因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作者:康美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