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泰和县打破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依托泰和特色乌鸡产业,多措并举,建立林下乌鸡养殖产业圈,激发农民群众和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全力实现“一县一业一品”目标。
林下养殖敲开“致富门”。探索符合生态泰和乌鸡养殖的林下全生态养殖模式,与中国科学院泰和千烟洲院士工作站的博士团队合作建立“江西泰和乌鸡林下生态养殖系统”,推广“经济林——泰和乌鸡套养”模式,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公益林、天然林的林下资源、林间空地、林缘林地,采取每亩养殖50只的低密度养殖方式,同时林下种石斛、黄精等中药材,以及绣球等景观花卉。
创新“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社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发展林下养殖380余亩,每年出栏量不低于3万羽,年带动116户农户养殖泰和乌鸡20万羽,每户可增收4000多元。
政策扶持推动产业发展。为使泰和乌鸡成为乡村振兴、强业富民的支柱产业,泰和县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文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奖补资金500万元,推出10亿元“白凤乌鸡贷”等金融产品,近5年中央、省、市共投入3.2亿元支持乌鸡产业发展。
目前,泰和林下乌鸡养殖规模已逾20万羽,推广应用面积约5000亩,直接经济效益达5000万元,被列入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泰和乌鸡作为泰和县覆盖人群最广、带动能力最强的优势主导产业,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农民致富的“金饭碗”。
作者:江瀚
一级审核:王璜、胡鹏
二级审核:古晓鸣
三级审核:张宙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