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报》头版头条报道泰和向民生关切发力

编者按

12月11日,《井冈山报》头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专栏以《向民生关切发力——泰和着力办好民生实事扫描》为题,报道了我县坚持以共富共享为根本,牢记民生民本第一关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集中向文化、交通、医疗等领域发力,用心用情书写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画卷。

向民生关切发力

——泰和着力办好民生实事扫描

记者 刘重耀、胡志勇、罗仁瑾

一座城市的书香,在图书馆。

大雪时节,走进泰和县图书馆,儿童阅览室色彩靓丽,桌椅、书架设计新颖,孩子们在书籍的海洋中徜徉;24小时自习室配备了充电器、台灯等,氛围安静祥和,座无虚席……“自从新建了图书馆,孩子周末有了好去处!”带着孩子来图书馆看书,成为了居民肖婷的周末新常态。

向民生关切发力。近年来,泰和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共富共享为根本,牢记民生民本第一关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集中向文化、交通、医疗等领域发力,用心用情书写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画卷。

一场特展里问“民需”

《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五牛图》《历代帝王图》……300多幅艺术瑰宝将人们带入古画中气韵生动、思景交融、笔墨风流的一方天地。在泰和文苑,“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泰和特展给群众奉献了一场文化大餐。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于2005年启动、历时17年,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国宝级绘画珍品。而“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泰和特展”,是“大系”在外设展的唯一永久特展。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泰和特展自1月9日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共接待了团体460余批次,总人数达8.6万余人,成为了泰和独特的文化盛景。

然而,要想通过办好一个展,带活一座城,这远远不够。引流,成为让特展“活”起来、“火”起来的锦囊妙计。

01 强基

将“大系”泰和特展纳入中小学生美育、市民文化普及、机关干部文化培训、对外交流展示泰和形象等内容。

02 借力

积极引入省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来泰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成功授牌“社会实践点”、井冈山大学成功授牌“实践教学基地”,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平台。

03 融合

大力发展文旅融合,整合浙大西迁旧址、“大系”泰和特展、快阁等文化景点,推出精品研学旅游路线,最终实现引客入泰。

如此高水平、高规格的特展,缘何青睐泰和?校地合作给了我们答案。

泰和县因“文军长征”与浙江大学结缘,是浙大西迁途中办学重要一站。近年来,该县和浙江大学全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产业发展、文化交流、人才培育等领域,实现校地合作多点开花,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力活水”。

该县全面提升改造浙大西迁泰和旧址,复建原浙大图书馆遐观楼,布展浙大西迁陈列馆,每年接待浙江大学师生、校友等团体百余批次。同时,高标准推进浙大求是创新小镇建设,创新核心区规划占地面积约500亩,布局7种业态,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科创研学中心等配套设施。

目前,泰和将以特展为契机,投入2.38亿元建设泰和文苑,内含图书馆、美术馆、文化观、博物馆、档案馆、非遗馆,打造全县文化高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动力。

一座桥里看“民盼”

冬日暖阳,赣江水面一片蔚蓝,泛着粼粼波光。从位于泰和县城的滨江公园往里走,便能看到留存了几十年的轮渡。老式的露天铁皮船,将乘客和电动车、自行车等送至对岸。

三公里之外,是该县唯一一座通往河东的大桥——泰和大桥,也是县城前往塘洲镇、冠朝镇、上模乡、沙村镇等12个乡镇的必经之路。

“一到节假日,泰和大桥就堵车堵到几里开外。”这是途经泰和大桥回家的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据统计,春节期间泰和大桥日均1.3万人过桥,目前大桥虽然重建加宽了,但仍满足不了需求。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赣江两岸,一边是高楼住宅,一边是乡村田野,形成鲜明对比。“一江两岸、跨江发展”,这是该县看到问题所在之后,定下的长远战略目标。如何实现目标?县委、县政府也有自己的考量——拉大城市框架,畅通两岸通行,带动河东、河西片区经济发展,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力。为此,该县多方筹集资金,投资9.76亿元开工建设澄江大桥。

在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施工作业。据该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全长1.75公里,其中桥长1.31公里,主桥采用双塔自锚式悬索桥,采用城市干道标准,设计时速50公里/小时,近期采用双向四车道断面,远期预留双向六车道宽度。

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钢栈桥一座,建设桩基210根,承台浇筑完成22个,16个墩身正在绑扎钢筋。大桥于2022年11月26日开工建设,计划工期36个月,预计2025年10月1日前竣工通车。

“大桥通车后,从县城前往金滩古林的路途将从40分钟缩短至5分钟左右,大大节约了时间,也将促进金滩古林旅游的发展。”项目负责人郭力介绍。

一座桥里看交通建设,也洞悉回应“民盼”的具体实践。目前,该县多个交通项目正在建设,105国道泰和北至上田立交桥改扩建、S211到千烟洲农村公路建设、泰和北圆盘安全设施提升、大广高速吉安至南康段改建等,泰和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一台车里看“民生”

在万合镇卫生院门前,一台车载CT十分抢眼。

“真没想到,我在这里拍CT,还能让县里的医生给我看病呢!”前来看病的群众纷纷为这台车点赞。

据介绍,今年8月人民医院总院与万合分院建立了影像中心,投放一台车载CT,实现了分院上传CT、DR图片,总院负责出具诊断报告。

从一台车载CT里看泰和县医共体建设如何惠及民生。该县积极谋划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合理规划布局,建立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医疗资源,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由泰和县人民医院牵头,负责组建万合、南溪、塘洲等14所乡镇卫生院及辖区内村卫生室为成员单位的‘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郑新根表示。此外,县中医院牵头,螺溪、桥头等10所乡镇卫生院及辖区内240所村卫生室的“县中医院紧密型医共体”。

为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总院下派专家长期坐诊分院开展诊疗、查房、授课,分院派出业务骨干到总院进修学习,建立双向交流的模式提升分院医疗技术水平。

“幸好乡镇也能抢救,不然去县里,路程这么长,可就麻烦了!”70多岁的肖常娥表示。不久前,她因慢阻肺来到万合镇卫生院抢救,县人民医院交流的龙江医生参与并指导乡镇卫生院医生急救,目前肖奶奶情况良好。

资源下沉的同时,向上借力整合优势资源。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借助与南大二附院共建医联体项目平台,邀请南大二附院专家分批次坐诊指导。同时,两大牵头医院分别与浙大一附院、浙大二附院通过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实行数字化远程会诊。县中医院顺利成为了井冈山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通过与省内、外的三甲医院联系合作,做优做强重点学科。

来源:井冈山报

编辑:左欢

编审:张静监制:贺国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