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泰和县“江滨做法”盛开文明实践花



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打通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后一公里”的“胜负手”,是关乎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能否落地生根、凝心聚力的“桥头堡”,泰和县马市镇江滨村深接地气,因地制宜,探索出农味十足的“江滨做法”,使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呈现繁荣活跃的生动局面,“江滨做法”在2019年4月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骨干培训班上作学员经验交流发言,“江滨做法”的先进事例在《江西宣传》、《井冈山报》、吉安电视台、泰和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江滨村被泰和县表彰为“普法工作先进单位”。主要做法为:


一是建农民队伍,打造文明实践“江滨军”。江滨村有14个自然村,总人口1710人,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文明实践队伍,才能扛起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担子。江滨村党支部书记罗小林带头担当,组织、挑选全村的两委干部、离任村干部、退休干部、老党员、文化爱好者、公益志愿者等先进分子,分别组建理论宣讲队、文明劝导队、红白理事会、应急救援队、广场舞队等五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志愿者总人数52人,成为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力军。村支部书记罗小林担任江滨村理论宣讲队队长,带头示范,受到广大村民充分肯定与认可。

二是抓农家活动,精心策划唱好“江滨戏”。紧扣农民精神文化与生产生活实际需求,针对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村民喜闻乐见、迫切需要的特色活动。

(1)理论宣讲讲政策。江滨村理论宣讲队有成员3人,通过专题宣讲、调解纠纷现场宣讲、红白喜事现场宣讲、茶余饭后宣讲、便民服务宣讲等一系列宣讲方式,坚持“群众想听的就是我要讲的”的团队信条,讲群众身边的人,讲群众身边的事,讲党的话,讲群众的话,讲当地的话,宣讲内容以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乡村振兴、乡风文明、脱贫攻坚、卫生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科技等为主,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重因人而讲、因材而讲,特别是通过讲生活小故事导出政策大道理,深受群众喜欢,目前已在全村宣讲10余场,听众达1000余人次,真正做到了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江滨


▲江滨村党支部书记罗小林为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2)文明乡风提素质。一方面,红白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江滨村有14个自然村,各个自然村的红白喜事乡俗不同,且有较多的陈规陋习,为了减轻村民负担,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红白理事会根据当地风俗习惯,本着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原则,简化与规范了红白事的环节、步骤,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同时,理事会义务上门帮助料理操办红白喜事,为村民解决了实际困难,深化了党群干群关系。另一方面,文明劝导队促进乡风文明。江滨村是合并村,离任村书记较多,离任村书记和乡镇退休干部政治觉悟和社会影响力较高,江滨村文明劝导队的队员主要是由离任村书记组成,并吸纳了两名乡镇退休干部。文明劝导队在帮助调解村内矛盾纠纷、文明劝导等方面效果很好,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比如在通村公路建设、新农村建设、村室建设、江滨大桥改建等乡村振兴建设重大事项中,文明劝导队就促进了以上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全村“两拆”工作、殡葬改革、环境整治、严禁秸秆燃烧等乡风文明工作中,亦发挥了很大作用。

(3)应急志愿暖人心。江滨村依山傍水,全村沿江5公里,靠山7公里,经常遭受洪水、泥石流、山林火灾侵袭。为了应对突发事件,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江滨村应急救援队在抢险救灾、便民服务等方面积极奉献,2018年6月8日特大洪水中成功救出了两名落水老人,2019年1月25日夜晚成功找回了1名失忆老人,2019年3月5日寻找、规劝精神病患者回家并护送至医院等事迹,赢得了广大村民赞许,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江滨村广场舞队活动合影

(4)广场舞队聚民心。江滨村兰花草健身广场舞队旨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培育村文化新风尚,凝聚村民向心力。舞队核心队员13人,平均年龄55岁,参与队员50多人,主要表演《天美地美中国美》《中国梦》等主旋律曲目,舞队表演结束后,村支部书记罗小林经常带领在场的队员与村民一起高唱国歌和爱国经典歌曲《歌唱祖国》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舞队坚持每天带领村民健身娱乐,逢年过节精心准备节目为村民义务表演,并经常参与各种广场舞比赛和公益活动表演。舞队为江滨村义务奉献,村民也对舞队大力支持,比如在建队初期,舞队缺乏音响设备,村民自发向舞队捐赠了2000元;舞队参加比赛没有服装,不到半小时村民就捐出了1000多元;舞队每次去外地参加活动时都是村民义务接送。



来源:泰和县委宣传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