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信息日报》二版以《在井冈之麓红色基因传承上作示范创一流——泰和县落实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任务工作纪实》为题,整版报道了泰和县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全文如下:
在井冈之麓红色基因传承上作示范创一流
泰和县落实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任务工作纪实
红土地上续写新时代荣光,红色是泰和县最鲜红的底色。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和县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革命历史,具有传承红色基因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
近年来,泰和县充分利用境内红色资源禀赋,将一个个饱蘸红色精神的党史现场,以直观的形式一一呈现,在传承中不断书写出新时代的璀璨光芒,为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探索泰和经验、打造泰和品牌、贡献泰和力量,努力在井冈之麓红色基因传承上作示范、创一流。
马家洲沉浸式红培产品打造红色基因传承“新体验”
“骨头碎了也会有一声爆响”“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宁可坐牢而死,也不跪着爬出去。”在泰和县马家洲革命历史纪念园,革命志士当年留下的一句句铮铮誓言,气冲霄汉。审讯室里那些锈迹斑斑的刑具,如今透过时空,仿佛在讲述80多年前发生的可歌可泣的壮烈故事;阴冷狭小的囚室,将以廖承志、张文彬为代表的近500名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身影,映衬得高大而巍峨。
在革命文物中回望红色历史。为创新红色文化表达方式,打造全过程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泰和县基于马家洲革命历史史实,创作出马家洲沉浸式红色研学系列产品,含沉浸式剧场《暗斗·马家洲》、艺术党史课《泰和初心记》、马家洲沉浸式剧情推理作品《心战》、舞台剧《勇敢地去吧》四个部分,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生动呈现了这里曾发生过的气壮山河的故事,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目前,马家洲革命历史纪念园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将军讲坛”铸就红色基因传承“新高地”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滋养初心;将红色火种传承下去,培根铸魂。泰和县红色文化厚重独特,不仅拥有18位开国将军,更拥有一批现役和退役将军及英烈后代。如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突破常规,传承好红色基因?该县创新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将军讲坛”,邀请泰和籍退役及现役将军、马家洲革命烈士后代、泰和籍在外专家教授等,为全县党员干部、学校师生以及广大群众讲述红色文化、革命故事,致力将其打造成井冈山革命老区红色基因传承的“新高地”。
高质量宣讲,辉煌党史荡人心弦。该县将600余平方米的马家洲革命历史陈列馆报告厅专设为“将军讲坛”的主会场,可容纳近300人同时听讲。将军及后代们满怀浓烈家乡情结和强烈初心使命,围绕辉煌党史、革命英雄故事、泰和红色历史等,精心备课、登台宣讲,采用图文并茂、视频播放、现场互动等生动形式,以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视野、大气的格局、精辟的见解,为泰和县党政领导、机关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等群体,奉献出一场场高质量的“精神盛宴”。
2021年12月,泰和“将军讲坛”正式开讲,由泰和籍开国少将尹明亮之子、著名军事专家尹卓将军作了第一讲。目前,“将军讲坛”已先后邀请泰和籍将军、英烈后代作讲坛报告10余场,听众累计近2万人次。
“幸福茶馆”搭建红色基因传承“新平台”
滔滔赣水流淌千年,红色精神薪火相传。泰和的茶馆文化始于唐代,已有千年历史。通过盘活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内涵、擦亮红色品牌,该县充分挖掘利用“茶馆文化”,创新打造了人气指数高、参与热度大、实践效果好的“幸福茶馆”。
常态化举行红色故事会、村支书讲党史等活动,让传统茶馆演绎成广大群众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让广大人民群众回望走过的路,在回首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激扬锐气、朝气、勇气,燃起不负昨天、无愧今天、开创明天的奋斗激情。
如今,没事就去“幸福茶馆”学党史、听红色故事,已经成为当地基层群众的生活新风尚。2021年,“幸福茶馆”经验做法在中央党史学教办简报第179期刊发。泰和县在成功打造好螺溪“幸福茶馆”后,示范带动了万合、苑前等乡镇打造了20个“幸福茶馆”连锁馆,一批连锁“幸福茶馆”如雨后春笋般散落在基层群众身边。截至目前,该县共组织老党员、村支书等在“幸福茶馆”里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党史故事我来讲”等活动100余场,惠及群众20万余人次。
“村支书宣讲团”培育红色基因传承“新队伍”
“村书记给我们讲党史故事,很有味道,太接地气了。”在泰和县,听村支书们讲党史、讲政策,如今已成为当地群众接受红色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摒弃枯燥、呆板的说教式、填鸭式灌输教育,“村支书宣讲团”通过讲党史、讲政策,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宣讲团成员来自该县23个乡镇场的100个行政村(社区),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副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或是担任过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的老书记组成,宣讲内容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该县重点组织编写了《泰和红色记忆100篇》作为宣讲基本大纲,采用面对面讲、站着聊天讲的方式,不设主席台、不作报告、不刻意摆会场、不设时间限制,在村头巷尾、农家庭院、田间地头、圩镇茶馆、休闲广场等地方,用本地方言,以大白话、拉家常的形式,宣讲红色文化、革命故事,将红色基因嵌入群众的心坎里。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身边的群众讲百年党史、讲红色故事,让群众入心入脑。目前,泰和县“百名村支书宣讲团”共开展红色主题宣讲活动600余场,听众达10万余人次。
回望历史,铸魂的力量是红色资源。为守护红色基因传承坚实“根脉”,泰和县争取文物保护资金3978万元,对马家洲革命历史旧址等22处革命遗址进行修缮;还投入了150余万元对县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展版面进行翻新,对县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广场和零散烈士墓区进行集中迁建改造。
编辑:赵凌桃
编审:杨汉廷
监制:彭伟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