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红色摇篮盛开戏剧新花

吉安采茶戏《有盐同咸》

红色摇篮

盛开戏剧新花

放射出井冈山精神新时代光芒的初心之作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是发生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真实故事。4月13日上午,大型现代吉安采茶戏《有盐同咸》晋京演出召开新闻发布会。这部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旅厅指导,吉安市委宣传部、吉安市文广新旅局出品,吉安市采茶歌舞剧院创演的大型红色题材力作,定于4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精彩启幕,走出吉安,向全国观众展现井冈老区新时代舞台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和吉安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晓平,吉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瑞峰,吉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绍德、吉安市文广新旅局副局长刘洁及《有盐同咸》导演童薇薇携主创团队出席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人民政协报》《环球时报》《中国艺术报》、光明网、《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文艺网、《中国戏剧》编辑部、《剧本》编辑部等三十余家中央和行业媒体现场采访报道。新闻发布会对《有盐同咸》创作过程、剧目风格、吉安创新培育地方戏曲及晋京演出总体安排进行统一发布。吉安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及该剧主创团队现场接受中央媒体采访。

吉安全境都是原中央苏区范围,保留了红色遗存一千一百多处,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三湾改编、朱毛会师、遂川建政等具有重大革命历史意义事件发生在吉安,“支部建在连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等都起源于吉安。

“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有盐同咸》是一段从“盐”开始的井冈故事,是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热歌,是一部放射出井冈山精神新时代光芒的初心之作。

故事发生在阴云笼罩的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的旧中国井冈山,山歌妹子七秀因家境贫寒被迫嫁给地主当小妾,七秀的悲戚之声引起路过红军的关心,红军为解救七秀,将无比珍贵的半罐食盐相赠,而这“半罐盐”和红军(杨鸿飞)的背影犹如一颗种子,在七秀的心里生根发芽……

全剧以井冈山精神为魂,以庐陵文化为骨,以“盐”为载体,聚焦普通人物,反映宏大主题,并充分运用《反川调》《别店调》等江西特色采茶曲牌和山歌,通过《分盐》《埋盐》《化盐》《饮盐》《识盐》《歌盐》六场戏,生动再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坚持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誓言“只要红军有盐吃,就得让老百姓的菜碗也是咸的”感人场景,艺术呈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依靠群众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李瑞峰在致辞中表示,在那段烽火岁月,“有盐同咸”折射着浓浓的军民鱼水情,九十多年后,在红色摇篮吉安,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传承红色基因,精心创排了这部取材于真实革命故事、融合吉安采茶戏和山歌的戏剧精品,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自2023年10月以来,《有盐同咸》已进行四轮演出,先后演出近30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掀起了争相观看《有盐同咸》的社会热潮,成为打造江西红色文化IP又一地方戏剧力作。

吉安市采茶歌舞剧院院长黎勇介绍,该剧的主创团队皆为业界翘楚。国家一级编剧罗周,十余年笔耕不辍创作百余部剧本,多次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田汉剧本奖等。国家一级导演童薇薇,执导作品百余部,涉及数十种剧种,作品多次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等近百项大奖,《有盐同咸》也是戏剧界两位著名江西才女携手合作的第7部剧。

《有盐同咸》的创作,是罗周第一次与采茶戏结缘,“我被井冈山这片灼热的红土地深深感动着。这部作品,与我之前一百部都不一样,这是我第一次以乡音写作,也是第一次完全用山歌体抒情叙事,创作时除了契合红色题材,还融合了江西人的文化特质和精神特质,七秀这个人物身上的蓬勃生命力就是典型的江西人的性格。”

由童薇薇执导的吉安采茶戏《远山》、采茶畲族戏《热血山哈》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银奖,她表示:“井冈山精神蕴含着中国革命制胜之道,烛照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穿透历史、跨越时空,井冈巍巍,筚路蓝缕。《有盐同咸》中,七秀、杨鸿飞、长根、思齐,是舞台上的他,更是历史中的他们,舞台让当代的我们与九十多年前的他们会面,去感受他们的青春,去感受他们为了革命理想以鲜血与青春燃起的生命之光。”

此外,唱腔、音乐设计吴小平曾获群星奖、音乐金钟奖等;国家一级演员、七秀扮演者吴非凡,是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双料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杨鸿飞扮演者余维刚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吉安古称“庐陵”,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美誉,地处赣江中游,自古崇文重教、人杰地灵,孕育了极具特色的地方戏剧——吉安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起源于明初,形成于清末,流行于吉安及周边地区,唱腔、道白使用吉安土气的“官话”,朴实自然、通俗易懂,特色鲜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情。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注重利用采茶剧、化装戏等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比如《工农兵团结》《欢送哥哥上前方》《白军自叹》等。新中国成立后,该剧种先后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田汉、郑君里等戏剧家演出,受到高度赞赏。特别是该剧种衍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红歌,比如《十送红军》《井冈山上太阳红》《八角楼的灯光》等。202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来源:剧本编辑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