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模荣:职业使命让我无法退缩

王模荣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的一名ICU医生,已在临床一线工作34年,抗击过2003年的SARS疫情。不管是非典,还是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他都没有惧怕过。然而,他的妻子不幸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目前正在火神山医院接受治疗。谈及妻子,这位57岁的汉子哽咽了。他说,唯一让他害怕的是妻子的病情。

这次工作压力更大

此次疫情,梨园医院虽然开设了发热门诊,但按规定只接收发热患者和疑似患者。一旦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就会被转诊到其他定点医院救治。

从1月17日开始,按照医院统一部署,王模荣所在的科室开始收治疑似患者。从那天起,作为呼吸专业资深医生的他就在一线忙于救治,到现在,一天也没休息过。

2003年SARS暴发时,他也上了一线,不过当时武汉并不是重灾区。而这次武汉是核心疫源地,疑似患者很多,加上人手紧张,所以大家的工作压力都非常大。

王模荣说:“工作的辛苦,大家都可以忍受。我最担心的,不是治疗,而是患者的情绪波动。”

有一次,医院发热门诊收治了一位61岁的女患者,在ICU门口时,病人情况还不算太糟糕,可还没到病房,她整个人已经瘫软了,咳嗽很厉害,张口喘气。王模荣赶紧把她扶进病房。后来发现,这位女患者其实是因为心里害怕导致惊恐障碍发作,感觉自己快要死了。王模荣对她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她,让她情绪平复了下来。

王模荣说:“因为ICU家属进不来,患者独自一人,又不能出去,往往是缺乏心理支持的,容易发生情绪波动。”每当这个时候,王模荣的团队就给他们打气。

有个62岁的婆婆,反复高烧,作为危重病例被收进来。因为胸闷气短不舒服,她经常大喊大叫。这样一来,指脉氧更低,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只能给她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经过治疗,4天后,患者脱机拔管。王模荣反复耐心开导,她才恢复了信心。确诊后,她被转去了金银潭医院。

对于这些患者,除了治疗和开导,王模荣的团队还会引导他们听听音乐,鼓励他们跟家人打电话,微信视频聊天。王模荣表示,也不能关心过度了,有的患者比较敏感,关心多了他们反而容易烦躁。

从来没有这样担心过彼此

王模荣的妻子今年50岁,是另外一家医院的药剂师,才退休不久。1月26日,她因为轻度咳嗽、腹泻、眼睛发红,到医院门诊打针。拍胸片后,发现高度疑似新冠肺炎。两天后,她被确诊,1月28日凌晨被转到汉口医院。2月4日,又被转到火神山医院住院。

这段时间,王模荣每天会利用上班的间隙给妻子打电话,询问病情。好在妻子的病情不太重,情况比较稳定。电话里,她反而总是担心王模荣,怕王模荣被感染。王模荣总是告诉她,工作是三级防护,没问题的。因为王模荣有高血压,妻子又担心他成天这样劳累,身体吃不消,时时在提醒他。

2月2日,王模荣抽空去医院探望妻子,顺便给她送点生活用品。因为不能进隔离病房,他只能在楼下给她打电话叮嘱一番。王模荣说:“我们结婚28年了,从来没有这样担心过彼此。有一次,她电话里说着说着突然就给我交代事情,说存折放在家里什么地方,密码是多少。我急了连忙说你没事的,我们没到说这话的时候,你绝对可以回家。”

作为一位ICU医生,这么多年,王模荣见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这次抗击疫情他也没怎么怕过,也顾不上害怕,但当妻子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真的害怕了”。不过他说:“职业的使命,让我无法退缩,我要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来源:健康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