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郭敬是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她来不及和家人过年,来不及多陪伴放假回京的儿子,毅然决然踏上了驰援武汉的征程。儿子对她说:“老妈,你一定要平安回来,你答应过我,去吃最好吃的烤鸭。”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她用文字记录了自己的心声:
____
从医院开始筹划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我就下定决心,申请作为第一批医护人员到前线去。除夕钟声刚刚敲过,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打破了节日的宁静,我知道那是即将出征的集结号。
作为医疗队护理工作人员,我跟随医疗队领导小组成员,率先来到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隔离病区“踩点”,并与两位院感老师深入至病房半污染区,充分了解病房的环境布局,以及医务人员防护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医疗队防护工作方案。
随着陈扬护士长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临床护理工作正式展开。作为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我带领护士们整理了每位患者的中药颗粒剂给药时间,坚决做到服药到口同步记录;又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到护士配表,要求护士严格调节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滴速;组织大家学习病房内使用的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定时巡视,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反应和主诉。
来武汉已数日,每日在与死神赛跑。心中始终铭记一句话:有人负重前行,有人才能岁月静好。扛起这万家灯火,是我作为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第二支国家中医医疗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朱春艳是第二支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作为一名90后护士,她给人的感觉总是充满正能量,工作中她也总冲在最前面。这次接到驰援武汉的号召后,她第一时间就报了名,甚至都没告知远在外地的父母,直到出发前一天的晚上才告诉了他们。父母纵有万般的担心和牵挂,也没能阻止朱春艳奔赴前线的决心。
到武汉后,为了节约防护服,她和同事们进病房就要连续工作6小时,白班、夜班替换着排。护士也是一人多责,抢救、输液、导尿、发饭、收垃圾全都要负责,加之穿着防护装备,每天不知道要被汗水浸透多少次。当卸下这些装备的时候,大家就像变了一个人,脸上、手上会有很多勒痕,可以用“伤痕累累”来形容了。
都说90后的女孩像公主,而此时,朱春艳她们再也不是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孩子了,她们是白衣天使,是白衣战士。期待她们早日凯旋,平安归来!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陈垚是第二支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刚开始接管负责的病区,陈垚发现多数患者情绪低落,自觉毫无生还的希望。为改变患者消沉的情绪,他在隔离区跟他们聊天,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陈垚还给患者制定住院生活须知,建立医患交流群,指导生活起居,随时解答他们的疑问,从细节出发,一点一点为他们树立信心,坚定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意志。病人们就像吃了定心丸,情绪上也变得平稳,并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强烈要求护士帮忙录下这段表达心意的视频
第三支国家中医医疗队
江苏省中医院
陈明祺和高歌军是第三支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陈明祺是此次江苏省中医院出征队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位队员。他的妻子在南京120急救中心工作,夫妻二人都冲锋在抗疫一线,早已把孩子送回了老家。高歌军81岁的老父亲刚刚做了直肠癌手术,此时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当高歌军把自己即将出征的消息告诉父亲时,老人家虽千般不舍,但表示理解。高歌军说:“在国家需要之时,我们必须上,没有国家哪有小家。”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2月12日早晨,来自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的第三支国家中医医疗队医护人员在武汉东湖驻地酒店门前进行了中医养生八段锦练习。短暂的休息过后,大家又投入到了紧张有序的防护培训中。
刘盼是第三支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2月11日,来到武汉的第二天,她写下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今天是来到武汉的第二天,晨起,群里集合的消息一发出,一个个“收到”,可以看得出我们这支医疗队队员的精神风貌可嘉。
饭后,和家人通了视频电话,老公在给儿子辅导作业,儿子看见我不禁哭了。但是一旁的老公一再鼓励道:“要像个男子汉一样,给妈妈加油!!!”
简单的几句话下来,我早已热泪盈眶,心里暖暖的,感谢老公的理解支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