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床老曾醒了,老曾是我们护理的危重患者之一,他也是差不多和我们同时来到协和西院,是第一批入院的患者。之前我们护理普通病房患者的时候,他就在82床。
老曾是武汉人,已经79岁了,仗着自己岁数大,医从性也不好,入院以后,不能好好的戴着储氧面罩,血氧不高,病房很多患者都是这样,所以我们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差不多半小时去看看,面罩没戴好的再给戴好,然后跟他们说说不戴的后果,威胁、表扬、利诱能用的手段都用了,效果却甚微。
老曾尤其不听话,不但不听话,脾气还很大,有时非要自己下地去厕所,回来又喘的不行,批评两句就生气,好好劝还不听,总是把我们弄的很无奈。无奈也得劝,每次我上班,桌子上摞着好几份饭,这肯定是又没吃饭,就得连哄带夸的然他吃点东西。连着几天血氧上不去,老曾挪到了单间上无创呼吸机,储氧面罩都不能配合,更何况呼吸机,没几天,老曾又被挪到1病室插管上机了。插管以后,老曾一直是镇静状态,下了胃管、尿管,这下他倒是老实了,踏踏实实的在床上,老曾也争气,上机一周多,病情明显好转很多。
这两天医生把镇静药停了,今天我们试着唤醒,几次之后,他终于微微的睁开了眼睛,蔺姐姐用湿纸巾给他擦擦眼睛的分泌物,叫他:“爷爷,睁睁眼,知道吗?知道就点点头。”老曾微弱的点了点头“哎,醒了啊,来握握我的手,使劲。”他的手指稍微弯了弯,“真棒!慢慢练练。”
还没说完,他咳嗽了一下,我赶紧给他吸痰。吸痰有点难受,他摇了摇头,我能看出,他已经是尽最大力气了,我说:“爷爷,吸痰是不是很难受?”他点点头,我凑近他,“我知道,你嘴里插了一个管子,这个管子是救命的,要坚持坚持,过几天好了就能拔管了。”
他似乎听懂了,一滴泪水从眼角落下,“我知道很难受,但是您已经坚持好几天了,再坚持坚持,很快就好了。”他点点头,泪水又流了下来,我拿纸巾给他擦了擦眼睛:“您这次病的很重,但是现在见好了,坚持住,家里人在等您,我们都在。”他又点点头,然后闭上了眼睛,可能镇静药还没代谢完,也可能刚刚有点累了,还可能吸完痰舒服一些了,他就睡着了。
老曾的病情没有发展,医生说拔管的希望很大,我们都期盼着他拔管以后,还能像以前那样发脾气,我们也不会再生气,继续哄着他。
医者有很多的无奈,我们在临床见了太多的气管插管患者,我护理过特别适应气管插管的患者,他们不需要要镇静,神志清楚,可以自己在床上活动,有时有痰了,会主动让我吸痰,然后配合咳痰。但是这类患者是极少数的,大多数的患者还是不耐受气管插管,躁动、脱管会发生。我问过很多拔管的患者,他们都拒绝二次插管,拔管后喉咙水肿,声音嘶哑,很难受。可是呼吸机又是对呼吸系统疾病来说,至关重要的一项治疗。只有鼓励和安抚,才能让患者尽快的配合呼吸机治疗,尽快的脱机。
护理工作漫长繁琐,一个多月以来,我们已经适应现在的工作,适应武汉的气候,适应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全国已经有三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我们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是在2月的最后一天,我们北京医疗队还是许下诺言:“一战到底,不胜不归。”期待春暖花开,期待胜利那一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