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阁与黄庭坚

快阁,位于泰和县城东侧,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即公元874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快阁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载入《中国名胜词典》,是全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 

快阁初为奉祀西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史称:“阁曰快,自得之谓也”。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当时在泰和任知县,公事之余,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游憩览胜并赋诗一首: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帆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 在快阁还嵌一块黄庭坚手书的箴言,及著名的戒石铭:“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为了纪念黄庭坚,在泰和县人民广场的西南有一条路就是用黄庭坚的号命名的,叫山谷路。

快阁因有黄庭坚的题诗,吸引了许多达官名流和饱学之士前来游览题咏,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绝。著名的有南宋陆游、文天祥、杨万里,元代的刘鹗,明朝的杨士奇、王直、罗钦顺,清代的高咏等。历代题咏的诗篇数以百计。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一千多年来,这座著名的古建筑屡建屡毁。我们现在所见的快阁,是1986年国家拨款并发动全县人民捐资仿原快阁式样、在原台基上重建的,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阁高24.7米,共三层,每层24根大红柱负栋,四周回廊环绕,显得格外庄严、凝重。穹顶勾心斗角、横梁饰以精美图案。山墙雕有彩龙,既古朴又典雅。凌空斜出的三重飞檐,翘角凌凌,势如大雁展翅。阁面宝顶压栋,琉璃碧瓦覆顶,彰显古朴厚重之感。登阁凭栏远眺,四周山川美景历历在目,令人心醉!

“快阁重兴物象雄”。快阁这颗千里赣江河畔的古代文化明珠,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曾闪闪发亮,在新的历史时期,她所积蕴的历史潜能将使她更加熠熠生辉。(黄从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