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时光,恰是读书好时节,手捧一卷《朱子家训》细细品读。《朱子家训》几千年来为国人熟知,而在我的家乡,没有成文成书的家训读本,却是融于风俗,融于骨子里,譬如安席。
安席, 即是在各种场合和酒席上对出席的贵客安排就坐的位置。安席是千百年来口耳相传下来的风俗——它体现了家训的尊老爱幼,血统的亲疏远近,辈分的大小,宗法制度的昭穆。
泰和六七、六八河沿线的桥头、碧溪一带的乡民喜爱热闹、热情好客,逢好事喜事必做酒席:结婚喜庆办结婚酒,孩子满月做满月酒,高考升学置谢师酒,喜居新宅办乔迁酒、年满60、70岁做寿庆酒,去世后有送葬酒等等。虽然越来越多人图省事去饭店、酒店办酒席,但,仍有不少乡民更愿意在自己家里和祠堂里热热闹闹地办一场酒席,要不然怎么安席呢?安席分三步:首先是定席,即确定好上席席位上的人选,上席一般有四个,即是一席、二席、三席和四席,除了上席其他为陪席;接着是就席,即从一席客开始安排好各席坐好;三是开席。
定席位要看设的是什么宴席,以谁的名义办喽。
娶媳嫁女统称结婚酒,结婚酒的一席客是舅公,舅公不是专指母亲的亲兄弟,而是母亲家族里,叔伯兄弟中的年长者,如果家族里有上辈人,如外公、老外公出席了,一席应安老外公或外公;如外公、舅公都不在或未出席,还要安舅公的儿子,即舅老表,再如舅老表也没有,可请一位同姓的亲朋好友就坐,如果大家都谦让不坐,那就空着,贴上一张红纸以示出席。二席是老舅公、三席是姑父、四席是姨夫。这几个席客也如一席,是泛指非特指。正是这样,酒席上往往出现或一段你谦我让为大家津津乐道称赞的佳话,或是一场你挣我抢被众人指指点点调笑的闹事插曲。
满月酒、三朝酒(婴儿出生三天)、寿辰酒、乔迁酒等酒席一般是和结婚酒一样的。而有些酒席有些变化了,比如,升学谢师酒是一席老师、二席家族最长者、三席舅公、四席老舅公。
就席,即将定好的各上席人依次请到相应的位置上。席位一般分桌,主人家客厅摆四桌,面对大门上厅两桌即男客上席,左边一桌上面是一、三席,右边一桌上面是二、四席;下厅两桌为女客上席,恰与男客上席翻了个,左边一桌上面是二、四席,右边一桌上面是一、三席。如果主人家讲究还要分厅,一厅为男客,一厅为女客,两厅席位就一致了。
传统风俗,鞭炮一鸣开始安席,族长和“斯文”是一场酒席的主持者,代表东家在大门迎客,贵客进入大门,东家一一拱手鞠躬,在相应的席位酒杯满上酒请贵客就坐,待所有上席位安妥,其他陪席和客人基本坐定,那便是开席了,此时美酒佳肴已上半桌,免不了一番觥筹交错了。
安席,一场繁杂的礼节,当初定下安席规矩祖先的初衷里,寄希望于家族礼节之风世代承传。年轮流转、岁月更迭,这种家风不会消亡,依然有那么多后人从中继承了家族的和睦谦让与崇祖尚宗的传统。不正是因为有了崇祖尚宗的传统,我们文明的香火才会绵延不绝么?!
作者:刘文冬、韩玉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