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三化”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
螺溪镇党委书记 唐小超
推动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党的阵地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螺溪镇党委坚持把“三化”建设作为党建“一号工程”“书记工程”来抓,紧扣“四个方面定标准、六个方面立规范、一张网络联整体”总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精心谋划部署,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服务能力,着力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影响力、战斗力,奋力绘就一幅党建引领下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
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切实加强对党支部“三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把握标准,压实责任,全面推进。着力培育素质过硬的“领头雁”,全力推进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村“两委”交叉任职,调整完成19个村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一批年富力强、素质过硬的年轻干部走上村书记、主任岗位。着力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双推双选”,挖掘培养后备干部24人,明确村书记1对1培养,现均已进村跟岗锻炼。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务实管用”原则,投入300万元对19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着力配套基本设施,全镇22个党支部阵地建设标准化全覆盖。
围绕优化党员结构、提升党员素质,严把发展党员“五道关”,今年完成发展35岁以下、大学文化党员5人,储备入党积极分子96人。注重把党员教育和工作培训结合起来,年初制定年度党员培训计划,确保党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和集体学习时间不少于32学时。围绕规范活动和机制,严格落实“主题党日”制度,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按时缴纳党费等组织生活,做到常规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今年“七一”期间,扎实开展了“五级书记讲党课”活动。围绕提升服务群众水平,高标准打造一个镇级“一站式办结”便民服务大厅,各村设立党群服务中心,实行村干部集体办公、轮流坐班值班、民事全程服务代办,推行便民服务“十热线”制度,确保村级阵地不空岗、服务群众不缺位、村民办事不出村。深化农村“党建+”工作,设立村级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全面推行“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党建+产业发展”“党建+脱贫攻坚”,做到重点工作安排到哪里,党的旗帜就飘扬到哪里,党员干部就冲锋在哪里。
农村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强不强,关键在于坚持党委引导、发挥党员作用。螺溪镇党委围绕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深化“一树两强”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以入户访民、帮扶利民、服务便民、文化惠民、和谐安民为主要内容的“五民”活动,班子成员带头,党员干部参与,紧贴工作实际,确定具体任务,办好民生实事,全力服务群众。今年以来,集中开展整治“门前三包”问题1478个,村庄“八乱”问题624个,清理垃圾4000吨,整治乱象236个;投入200万元完成了镇自来水厂改造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更加坚实;成功打通府前大道等断头路,极大方便群众出行;投入1300万元启动圩镇、爵誉村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和城乡供水一体化“两水”试点,投入1050万元高标准打造了35个美丽乡村点。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党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的坚实基础,也是“三化”建设的基础。螺溪镇党委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变资源为资产,变资金为股金,变集体为股东。一是土地租赁模式。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本地“田教授”领动等方式,整合流转土地,发展稻虾、蔬菜、白芨、井冈蜜柚、乌鸡等特色产业,村集体获得租金收入;二是光伏发电模式。用好国家政策在3个村建设了370kw光伏项目,村集体获得发电收入;三是资金入股模式。通过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实施“一村一社一基地”项目,村集体获得股金收益。全镇18个村均已实现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全覆盖。
供稿:螺溪镇党委、部机关党建股
来源:泰和组工微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