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冰,别名孟冰、冰冰,是江西早期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宣传者,江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12月2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昌下沙窝。袁玉冰虽死犹生,正如《布尔什维克》第二十二期的文章写道:“他那勇敢的精神,灵敏的思想,印到许多同志和工农、学生的脑子里,永远不会磨灭。”
袁玉冰是一个勤奋好学、执著追求革命真理的共产主义战士
1897年2月19日,袁玉冰出生在江西省泰和县老营盘镇马齿坑。他家世代以山林为业,兼种植点农作物,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家境虽不十分富裕,但也还能够温饱,到他父亲手上是个殷实之家了。袁玉冰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还有一个妹妹。其父袁国瑞是一个开明而有远见的农民,希望儿女读书识字,长大有所作为。看到儿女们日渐长大,他便请一位老师来家教孩子们念书。袁玉冰从小天资很好,读过的《百家姓》、《三字经》都能背诵。在家庭的私塾里,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经常到附近一个姓黄的读书人家去借书看。
袁玉冰的外祖母是兴国县高兴乡人,有田产,也有山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离高兴圩上的成德小学近。袁玉冰的舅舅彭氏看到外甥聪慧,是个读书的料子,着意培养他。于是,他15岁那年就到舅舅家乡的成德小学读高小。在学校,他认真读书,不贪玩,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深得老师的钟爱。
1918年,袁玉冰考入南昌二中。翌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消息传到南昌,省城各界群情激愤。袁玉冰不光埋头读书,他注重把知识运用到改造社会中去,他观察社会的病态,追求着改造社会的真理。“五四”运动的光芒使他眼睛一亮,喊出了:“矢愿从今坚立志,要为世界主人翁。”5月7日,南昌各校派代表集合在百花洲的沈文肃祠开会,袁玉冰出席了这次学生的代表大会,讨论响应和声援北京爱国学生问题,接着,他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17日,全市17所学校3000余人,在皇殿侧公共体育场开声援大会,会后前往省议会、省督军公署、省长公署等处请愿警告,强烈要求立即致电北京,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当时,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动派把他们的反帝爱国行动斥之为“过激党”,袁玉冰毫不惧怕,理直气壮地说:“我看将来定为“过激党'的天下,盖势所必至,而理所难逃。”
1922年10月,袁玉冰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到北大后,他更加刻苦求学,注重研究社会,追求真理,因而很快地就结识了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李大钊。李大钊把他称之为一心追求革命真理的青年,亲自介绍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袁玉冰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刻苦攻读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原著,聆听了李大钊主讲的《唯物史观》、《社会学》、《历史哲学》等课程,还编辑了《新江西》第一卷第三号,响亮地提出了:“只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配做我们的信仰者,”中国只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而不能“蹈西洋人的复辙”。这一时期袁玉冰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从一个普通的要求变革现实的热血青年走了出来,成为一个自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共产党员;由一个勤奋好学,追求革命真理的青年学生,逐渐变为一个愿为广大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而忘我工作的职业革命家。
袁玉冰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家,是江西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
他早在南昌二中、北大读书时,就组织社团、创办刊物、撰写文章,在广大群众中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入党以后,特别注重在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旨意唤醒苦难的江西民众起来革命。
1921年1月1日,改造社的社员一致推举袁玉冰为改造社主要负责人兼《新江西》主编。袁玉冰利用这块阵地,以笔作武器向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剥削阶级的一切陈腐观念,进行了无情的斗争,发表了许多击中时弊、激励进取、鼓舞斗志的文章。
在《新江西》创刊号中,袁玉冰写的《我的希望-新江西》一文,痛斥了官僚军阀政客财绅相互勾结,祸国殃民的罪行。文章指出:“过去的江西,现在的江西,都充满了黑沉沉、阴惨惨的色彩,社会上没有一桩事,不是受官僚、政客、军阀、财主的支配,妇权欺主,白昼杀人。”而对黑沉沉的社会,袁玉冰大声疾呼,号召人民:“应该有真正彻底的觉悟,牺牲奋斗的决心,把那些阻碍前途的荆棘,一刀斩去,尽力去寻出一线光明的道路来,一步一步向前进行!”
袁玉冰还应用马克思主义的锐利武器,撰写文章,对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不调和的斗争。他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道:“应该起来进行社会革命,要实行社会革命,就应采取一个适当的方法,自然,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了,因为马克思派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还说:“我们要为主义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打破一切“文学”、“科学”、“哲学”的迷梦,学马克思做一个社会改造之实际运动的战士。”
《新江西》杂志不愧为当时江西思想界的一颗明星,它不但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指出了改造中国社会的道路和方向,起到了时代号角的作用,因而受到了广大革命知识分子和青年的热烈欢迎。而且它的流传地域和影响是相当大的,如北京、上海、广州、武昌及江西许多地区均有发行。
1927年初,党中央为了加强对江西革命运动的领导,派袁玉冰从上海重回江西工作。袁玉冰回南昌后,更加致力于宣传马列主义。1927年5月,他在南昌钟鼓楼的江西大舞台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马克思主义宣讲大会,1000多人聚精会神地听讲。
早在1926年冬,蒋介石指使其爪牙殷锡朋来南昌,玩弄阴谋手段,把革命党人排挤出国民党省党部,并大造反革命舆论,宣传反共主张破坏革命。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的猖狂进攻,中共江西区执委指示袁玉冰采取措施针锋相对,揭穿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遵照党的指示,袁玉冰和同志们积极筹划,恢复《红灯》杂志。1927年2月,由袁玉冰主编的《红灯》周刊复刊了,共出了15期。袁玉冰亲自写文章,教育江西人民和青年必须清醒地认识,“革命的道路还长,敌人的力量还强,而我们自己的势力还太小,我们更应积极的向前进。”在袁玉冰的主持下,《红灯》周刊名副其实地成了宣传革命理论,反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的重要舆论阵地。
袁玉冰的宣传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在短短的六、七年中,他为在江西传播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决江西的革命实际问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在江西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和共产党组织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袁玉冰是一个有组织能力的革命实践家,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先驱者
袁玉冰在兴国高兴成德小学读书时,一方面认真做功课,一方面反对同学们的不良现象。当时,学校里有一些出身于有钱家庭的学生,染上了赌博抽烟、酗酒打架的恶习。袁玉冰在同学和老师的支持下,创立学生自治会,带头发起禁止抽烟喝酒、禁止赌博旷课、禁止吵口打架等“三禁”活动。还创办了学生阅书社,由学生们自己捐款,购置书刊,轮流借阅,由于袁玉冰的积极活动,学校面貌大有改观,初露了袁玉冰的学识和组织才能。后来,他写道:“余在成德小学时,曾组织自治会、阅书社,同人品学蒸蒸日上,颇为一般父老所欢迎,堪以自慰耳。”
1919年下半年,袁玉冰正在南昌二中求学,他邀集同学黄道、徐先兆、石廷瑜、黄在璇等7位同学组织了一个团体,名叫“鄱阳湖社”。它是“五四”运动后在江西南昌建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后来社员们感到这个社名没有积极意义,便易名为“改造社”,以标明其改造社会之目的。
1921年元旦,改造社正式在南昌二中成立,大家一致推举袁玉冰为改造社的主要负责人。1922年下半年,袁玉冰等到北大求学,改造社于同年下半年在北京成立了总社,社址设在北大校园内,并在南昌和上海设了分社。改造社的成员最多的时候有20余人,大都分布在江西各地。这个革命团体为创建江西党团组织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不少社员像袁玉冰、黄道、方志敏、赵醒侬、汪群等后来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3年春,袁玉冰受党组织派遣从北大回南昌工作,从此,他结束了学生生活,走上了从事职业革命的道路。回南昌后,他很快同先期回到南昌的赵醒侬、方志敏取得了联系,共同从事在江西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工作。为了便于在群众中公开活动,他们发起组织了两个公开团体,一个是由袁玉冰、赵醒侬、方志敏、曾天宇等发起,吸收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一个是吸收具有民主思想的社会人士参加的民权运动大同盟,通过这些组织,他们团结了更多的群众,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袁玉冰在南昌的革命活动,反动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23年春,袁玉冰被江西省督军蔡成勋下令逮捕了。在提审堂上,他理直气壮,严词诘问:“我袁某一未卖国,二未欺压良民,何罪之有?!”后来由于赵醒侬、刘和珍等革命战友多方活动,加上社会公开舆论对蔡等反动派的严厉谴责,军阀政府不得不于1923年11月将他交保释放。不久,党中央调袁玉冰到上海工作。1924年初,袁玉冰奉党的派遣,赴莫斯科学习。1925年冬,国内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需要大批干部。袁玉冰遵照党的指示,提前回国,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委书记,并在中共江西区委负责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1926年10月,党领导上海工人阶级举行了第一次武装起义,袁玉冰参加了这次斗争。
1927年初,党中央为了加强对江西革命运动的领导,派袁玉冰重回江西工作,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省委书记并兼任中共江西区委执行委员会秘书和宣传部部长职务。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血腥的反革命政变,黑云大压南昌城,袁玉冰毫无畏惧,他奋笔疾书,于5月16日写下了一篇讨蒋檄文《蒋介石政府的危机》,文章深刻揭露了蒋介石“清党”的实质和镇压工农运动、反对革命的罪行。不久,省委为了加强地方党组织的建设,派袁玉冰去九江担任地委书记。7月中旬,宁汉合流,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气焰更为嚣张,袁玉冰等江西党组织的负责人和重要骨干被迫转入秘密活动。此时,省委又改派他担任赣西特委书记。这时候,袁玉冰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辛勤地为党工作。12月13日,袁玉冰化装进入南昌城,向省委汇报和请示工作,被叛徒兰仲和发觉并告密,不幸遭反动派逮捕。袁玉冰在狱中化名为袁志仁,敌人对他用尽了软硬兼施的手段,施行了各种残酷的刑法,他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革命精神。12月27日午后,袁玉冰被反动派押往南昌市下沙窝刑场。沿途中,他慷慨激昂地高呼“工农革命成功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声声巨响,犹如阵阵春雷,震憾着南昌城,预示着严冬即将过去,明媚的春天就要到来。就这样,袁玉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资料提供:泰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