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记】“聚焦精准扶贫”蹲点调研采访之十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晴

在富足村调研采访,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的水泥路,虽然弯道多,但是纵横交错,分布很广。村民们说,这些水泥路正成为他们的脱贫路、致富路。

这几天,吉西组村民林身亮正在和兄弟合建一栋钢筋混凝土楼房,建房第一层所需的8.5万块红砖、42方砂石、9吨水泥、1.5吨钢筋等建筑材料都是从山外十多二十公里的地方运进来的。他说,如果水泥路没有修到家门口,要建新房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车子开不进来,材料就没法运进来。如果要用人工来搬运,成本太高,根本建不起来。

富足村位于老营盘水库库区内,过去村民外出很不方便,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水路,要走一个小时的小路,然后再坐船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墟镇;另一条是崎岖山路,需要走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国道边。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的农副产品要卖出去,只能靠肩挑手提。

汽车为村民建房运输砖块和砂石

为改变这里的交通状况,2000年泰和县采取上级投资、村民投劳的方式修建了一条从319国道通往富足村的道路——竹富公路。虽然能够通行农用车、摩托车,但是由于山高路陡弯道多,路面狭窄,经常坑坑洼洼,空车行驶都相当困难。2010年,泰和县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对10公里长的竹富公路进行硬化,全部铺上了水泥路,路面宽度达3.5米。之后,富足村5个小组陆续修通了水泥路,户户通水泥路也完成了总户数的70%。

养牛专业户王海兵给牛喂食

道路畅通为村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富足村养牛专业户王海兵从事养牛业20多年,他见证了村道的变化,也是受益较大的村民之一。他说,以前没有水泥路,买牛卖牛只能靠人赶,大部分时间耗在路上,利润低,严重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2014年,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后,他每年养牛四五十头,今年他家已出栏20头,纯收入2万多元,现存栏肉牛27头。 王海兵说,现在他每次去买牛也好,买饲料也好,一辆车载六头牛或一车饲料,就可以直接送到家,很方便,比以前没通水泥路的时候,每头牛要降低两三百块钱的成本。(杨汉廷)

目前,老营盘镇和富足村正在对竹富公路进行加宽改造,以方便进出车辆相遇会车。全村剩余的户户通水泥路工程也已经启动,预计年底可以完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