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布铁锈的老虎凳、已被血染得暗黑的拶指、巴掌大的铁烙……”这里原封不动地保存了各种刑具,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不可多得的实物教材。
保存完整的各种刑具 本文图片由舒言诚摄
7月8日上午,“庆建党百年 促乡村振兴”全国融媒体采风江西行来到江西泰和的马家洲革命历史纪念园,听红色故事,感悟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走进纪念馆时,融媒体记者们便被一组雕像群给吸引过去,铜制塑像上漆,各有不同的表情,却有着共同抗争到底的气势。
采访团合影
马家洲革命历史纪念园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马市镇松山村,核心区由一栋祠堂和四栋民房及“先烈古樟”构成。此次,融媒体记者主要参观了两部分,马家洲集中营旧址区采用复原陈列的方式,还原当年狱中的历史场景;新建的马家洲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采用基本陈展的方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1984年,马家洲革命历史旧址被列为泰和县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讲解员介绍,1940年6月至1945年1月期间,国民党反动派为迫害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在战时省会——泰和县城郊马家洲设立一所秘密监狱——马家洲集中营,对外称“江西省青年留训所”。这里先后囚禁和迫害了廖承志、张文彬、谢育才、吴大可(吴建业)等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近500人。这些革命先辈虽然在暗无天日的集中营饱受摧残折磨,但仍坚持与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故事。
记者们参观马家洲集中营旧址
在马家洲集中营旧址区,记者们依然可以看到,集中营的每栋房子除了厅堂外,里间用厚实的木板隔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囚室,面积大的不过10平方米,面积小的仅五六平方米,囚室中只有几间开了小窗,其余的都密不透风。
当时,被囚禁在集中营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与敌人进行了尖锐复杂、不屈不挠的斗争,体现了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江西红土地上竖起了一座用革命烈士鲜血染成的历史丰碑,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孙以聪)
来源:大江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