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洲事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泰和河西靠永新和井冈山的碧江洲(碧溪)一带,有一块苏区,这就是湘赣苏区的遂万泰县。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于1933年10月成立,先后驻厚冈、新田村。遂万泰县是新开辟的苏区,又处于赤白交界地方,附近有不少地主武装——靖卫团,他们时刻窥视着这块红色区域,妄图把它吞噬掉。在遂万泰县有万泰独立营、遂万泰游击队等武装,担负着保卫和发展苏区的任务。
1933年12月28日,津洞一带的靖卫团探知万泰独立营不久前离开碧江洲去了永新,游击队人数和枪 支不多,便勾结永新关北的靖卫团,共300多人枪,乘遂万泰苏区防守兵力空虚,对县机关驻地新田村进行突然袭击。当时,遂万泰县的干部群众正忙着筹集粮草支援红军,新田堆着许多集中起来的粮草物资。县委得到靖卫团来进攻的报告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和布置作战任务,动员组织游击队员、工作人员共100多人,由游击队队长罗俊仁统一指挥,坚决阻止敌人进入新田,保护筹集起来的粮草。中午,战斗开始打响,游击队在田南接连击退了敌人3次冲锋,打死打伤了敌人3名班长和多名士兵,迫使敌人停止了进攻。敌军依仗人多枪多,又重新组织兵力,靖卫团总尹鸣松恶狠狠地下令:一定要冲进去!并宣布:冲进去一个赏银元10块,缴到一支枪赏银元30块。在团总的逼迫下,敌军又多次发起进攻,游击队奋力反击,从中午一直打到黄昏。由于敌众我寡,游击队伤亡很多,子弹也打光了,敌人冲进了新田。在混战中,游击队长罗俊仁中弹牺牲,战士们在村里用枪托、石头、柴棍等同敌人肉搏,边打边退,最后退进了祠堂,敌人放火烧房,战士们又冲出与敌人撕打。这场战斗,游击队战死60多人,被俘50多人。敌人对被俘人员严刑拷打,威逼投降,但无一人屈服,当晚全部被杀害在牛牧村六八河边。为了保卫苏区,他们用鲜血在苏区斗争历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碧江洲事件发生后,湘赣省军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指出这一事件是湘赣红色地方武装一年来未有的重大损失,是血的教训。1934年1月11日,湘赣省军区政治部就碧江洲事件发出第十八号训令,指出战斗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四分区(领导遂万泰武装的军事机关)一些领导人存在严重错误:第一,未抓紧部队政治工作和党的工作,没有使全体红军和游击队普遍了解当前敌人大举进攻的反革命围则的形势,独立营1、2个月没有开过党支部和军人大会,思想上麻痹轻敌,严重缺乏组织纪律观念,以致在去年12月9日擅自离开碧江洲,造成遂万泰武装力量空虚,给敌人可乘之机;第二,不相信群众的情绪十分严重,群众报告靖卫团要来袭击,不但不引起注意,反而说群众造谣;第三,在军事上缺乏积极行动,未坚决执行军区攻打津洞靖卫团的命令,使靖卫团得以勾结起来袭击苏区。训令要求各部队应抓住这一教训,健全部队的政治工作,特别是党的支部工作,在部队中开展教育,反对和纠正不相信群众和轻视敌人的错误思想,肃清游击主义,加强检举和肃反工作,防止再发生这样的严重事件。四分区接受了这次教训后,积极进攻敌人。1月2日,在新屋下消灭高功、高言靖卫团一大半,缴获枪支40余支,俘虏30余名,给了靖卫团一次沉重的打击。
来源:中共泰和县委党史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