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小康圆梦
日前,《三湾改编》正在全国热映,而在离三湾百里之外的泰和县沙村镇绵溪村,党建引领产业,通过产业链聚集党员能人,悄然掀起一场关于激活乡村人才链的变革。
溪水长流,绵绵不断,此为绵溪。珠陵江绕村而行,养育了该村近2000人,也滋润了绵溪方寸之地火龙果基地、葡萄基地、莲虾体验园、珠陵江漂流、丛林探险、婚纱摄影等众多基地的发展壮大。
绵溪村生态农业基地,农民在大棚里采收火龙果
盛夏,火辣辣的太阳阻挡不了游客采摘的热情。郭声元在葡萄、火龙果基地忙着采摘、包装、搬运……虽汗流浃背,心里却甜得很,“基地共50亩葡萄和火龙果,去年开始挂果,今年毛利可达20余万元,收益还不错。”除了基地老板,郭声元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珠陵江产业链党支部书记。
绵溪村产业基地多,产业基础好,如何更好地发挥产业辐射群众,带动群众致富的作用?沙村镇在该村探索推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党组织为支撑、党员能人为示范的新发展模式,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真正实现了“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
郭声元正是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被产业链聚集起来的党员能人。他不仅自己种植,作为产业链党支部书记,还围绕火龙果、葡萄种植产业,帮带2名社员肖忠信和黄华莲,“以前不敢种火龙果,担心自己不懂技术会亏本,现在有人带着干,技术风险小多了。”不仅如此,1名社员还帮带3户“十三五”贫困户,帮助他们稳定脱贫,被称为“123”党员帮带促发展模式。
除了水果产业链,稻虾养殖大户袁尚飞帮扶社员郭耀财、钟能英掌握稻虾种养技术,葡萄、火龙果采摘园的何青芸,香菇种植基地的杨长春,种粮大户杨海霖等一大批党员和能人、“田教授”量体裁衣传授技能,现身说法讲解思路,指导帮扶社员和贫困户掌握1—2门脱贫致富本领。
游客采摘火龙果
“‘123’党员帮带促发展,不仅带动了一批贫困户稳定脱贫,而且成功让党员和能人聚集在产业链上。”该镇干部袁琳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全村通过采取“结对联帮”的路径,在合作社的带动下,12户贫困户除通过基地务工、土地出租每亩获益500元外,还以每亩土地抵1000元股金的方式获得分红,实现年纯增收5000元以上。此外,村集体每年还分别从葡萄、火龙果采摘园收取租金2万元,收取莲虾体验园租金1万元,香菇种植基地分红2.5万元,加上“生态绵溪”3A级乡村旅游分红5万元,光伏发电6万元,2020年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预计超过16万元。
方寸之地藏乾坤,产业链上铸黄金。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让乡村党员和能人成为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打造了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工作队,为乡村振兴插上人才的翅膀。
来源:吉安发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