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主播郭迎春带您听泰和 | 抹不去的蒲扇情 · 傅家昆

《抹不去的蒲扇情》

傅家昆 

        “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这是清代名士曾有描绘的一幅夏日纳凉图。炎炎的夏日,家里总是少不了几把扇子,特别是乡下,尤为明显。在我少时的记忆里,家里就有几把大蒲扇,那是父亲为夏天准备的,也是为我们几个孩子准备的。

        家里姊妹四个,天气炎热起来,就一把扇子,不是姐姐来要就是小弟来抢,搞得几个孩子经常哭闹,母亲看不过去,就让父亲给我们多做几把,可是父亲却犯难了。

        六十年代前,我家住在赣南的一个小城里,城外有些农民在自家菜园种了蒲葵。虽说只是几片小小的蒲葵叶,但不是自家的万万摘不得,尤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月,那些可都是别人家的“宝贝”。再说父亲也不同意,他总告诉我们,不是自己的东西,千万别伸手。最后是父亲用了两包“赣州桥”牌香烟才换回来了几片蒲葵叶。

        做蒲扇很简单,把换回来的几片叶子用烫水过一下,让其变得柔软,再把多余的部分剪掉。父亲会把褶皱处拉平,用重物压上,放在野外或通风处晾晒,很快雏形就出来。接下来便会找几块宽布把蒲扇的边缘缝合起来,一来更精致,其次也是为了更耐用,不过这个工作多半是由母亲来完成。

        夏天年年有,家里总不能为了几片蒲葵叶每年拿着物品去跟人家交换,于是父亲便找来了几棵蒲葵树苗栽种在了自家小后院。父亲告诉我们姐弟们,等来年我们就有自己的蒲葵叶了,就可以做多多的蒲扇。我深信父亲的话,甚至在夜里还做过不少美梦,梦见蒲葵树枝繁叶茂,父亲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做了一把蒲扇,尤其是我那把特别漂亮精致。不过梦终究是梦,醒来之后蒲葵树苗还得慢慢生长,就如父亲告诉我:只有慢慢地生长,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蒲葵树参不了天,但经过精心呵护,来年后总算枝繁叶茂,父亲也实现了他的愿望,给我们每个人都做了一把蒲扇。

        六十年代末,我家下放回到老家泰和县的乡下,老家的夏天气温依旧闷热,“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火热的三伏天,屋里热得像蒸笼似的,让人无法入睡。这时,母亲会卷起一床席子,铺在外面的巷道里,一家人坐在一起乘凉。我和弟弟躺在席子上,母亲坐在旁边,她一边绘声绘色地给我讲着那些有趣的故事,一边不疾不缓地摇着蒲扇为我和弟弟驱赶暑热和蚊子。夏夜不光闷热,而且蚊子特别多。为了防止蚊虫叮着我们,母亲时而在我们头上扇几扇,时而在我们身上扇几扇,时而在我们脚边扇几扇。尽管母亲热得满头大汗,但她丝毫不敢放松。母亲摇啊!摇啊!摇走了暑热。摇走了蚊虫,摇走了夏天,摇走了美好的时光,也摇走了我如诗如画的童年。

        如今,家中仅剩下唯一一把从赣南带回的蒲扇,偶而握扇,只是风没有扇来,却扇起了内心的酸楚。太旧了,也太久了,旧得连蒲扇的边缘都已经脱落;太久了,久得就像连记忆深处的影像都已经开始斑驳。如今的生活便捷,风扇,空调,应有尽有。然而在我的内心深处,蒲扇,仍是留存在心底抹不去的记忆。

编辑:刘礼菁

编审:欧阳丽莎

监制:彭伟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