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县实施农村人才梯队引育机制

泰和县针对本土人才、乡贤人才、高端人才三类重点人群,实施梯队引育机制,有效破解乡村留人难题。

一、创新就近就业机制,使本土人才愿意留乡。针对村级留不住人的现实困境,创新就近就地就业模式,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吸纳本土人才在“家门口”就业。一是网格平台聚人。以党建网格为载体,把网格内工作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党员和群众选聘为网格员,配套完善队伍管理使用和工作质效评价办法,真正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二是产业富民留人。按照 “一村一社一基地”要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创新“农业+旅游”“农业+康养”等发展模式,建成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500多家,“红色名村”示范点8个,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自愿留在村里。三是校地协同育人。实施农村人才培育工程,依托浙江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对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技术人员、乡村技能人才进行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提升群众就业创业技能水平。

二、优化政策服务机制,使乡贤人才愿意回乡。坚持以“真情”换“真心”,不断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打造干事创业平台,真正让“走出去”的能人贤才“走回来”。一是凝聚乡贤人才力量。大力推动“1+1+N”新乡贤统战工作模式(即每个乡镇组建一个镇级乡贤理事会,建设一个镇级乡贤馆,创建若干个乡贤发挥作用的示范基地或工作品牌),凝聚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二是壮大乡村创客队伍。以“农二代”、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为突破口,鼓励支持乡贤人才主动返乡,盘活农村土地、住房等闲置资源,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全县乡村创客已发展到230多人。三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全方位支持回乡人才干事创业,建成泰和电商产业园等创业平台3个,制定出台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贴息贷款、水电房租费用减免等配套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多类主体回乡发展。

三、实施柔性引进机制,使高端人才愿意驻乡。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放宽条件、因材施用,吸引高层次人才下沉驻乡。一是精准对接在外专业人才。推广应用“田教授”APP平台,注册活跃用户971人,其中特聘专家和专技人才60人,对人才服务基层情况进行了实时监测、积分管理。在绿色巨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试点推行建立校企合作基金、专场推介宣传、前置引进管培的模式,成功引进博士1人、硕士2人、本科79人。柔性引才43人,刚性引才7人。二是广泛吸纳高端智力资源。借助高端团队科研技术力量服务农业发展,先后与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引进34名高层次人才,为农户农企提供项目研究、技术指导、现场教学等柔性服务。三是充分利用社会工商资本。鼓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推动工商资本更多向规模化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农业产业聚集,带动专业人才向农村流动。

《江西改革工作简讯》2021年第997期

来 源:泰和县委改革办、江西改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