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小心“馅饼”变陷阱!这4种要小心

预  警  提  示

近年来,花样百出的经济犯罪手法被不法分子包装成“可口的馅饼”,让受害者被骗得血本无归甚至家破人亡。泰和警方总结了近年来最常见的非法集资和传销经济犯罪手法,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被忽悠!

手法一:听到“高额回报”小心有诈!

以“互助”“慈善”“复利”“境外投资”等为噱头的非法集资行为,都有一个显著特征——无实体项目支撑,却许以受害人高额回报。

不法分子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等旗号,假冒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发布销售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摆出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大好前景的“迷魂阵”,诱骗群众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

手法二:各种“高大上”的投资项目要警惕,老年人群体是大目标。

在“高收益”面前,不少人往往屏蔽了“高风险”。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人性弱点,编造出花样不断翻新的噱头,引诱人上当。

手法三:网络传销变着花样收取“入门费”

包装再华丽的传销,也躲不开“拉人头”,收取“入门费”的特征。近年来,网络传销蔓延的势头也十分迅猛。

以“虚拟货币”为载体的网络传销十分好辨认,不法分子通过网站平台发售各种虚拟货币,以数倍甚至数十倍投资本金的“静态收益”和“动态收益”为诱饵,同时还有以“电子商务”“消费返利”“购物返本”等夸大或虚构盈利前景,通过发展渠道商、加盟商、代理商、会员进行实际或虚拟消费,从中收取佣金的行为,本质上也是网络传销。

手法四:授课洗脑,让你把钱乖乖交出来

通过授课进行洗脑,是不法分子骗取钱财的惯用伎俩之一。打着投资无店铺连锁销售、考察高新技术、参观概念店、体验馆等幌子,诱骗一批批人“乖乖”接受所谓的“老师”授课,随着网络通讯的发展,微信“空中课堂”也成了洗脑魔术的载体,从而收取入会费用或加盟费。

泰和县公安局

2021年5月10日

来源:泰和公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