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营盘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老营盘学校附近的319国道旁一座叫石灰岽的山脚下,有一座老营盘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老营盘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老营盘位于泰和县城东南55公里处的山谷之中,山道崎岖,林木茂盛,东与兴国县相邻,是贯通闽、粤、赣三省的要塞之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老营盘战斗就是在这里打响的。
1931年7月,蒋介石不甘心第一、二次“围剿”的惨败,坐镇南昌,任围剿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并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策划,调兵30万,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军事“围剿”。这次“围剿”,蒋介石采取“长驱直入”的方针,企图首先消灭红军主力,摧毁苏区,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
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采取了“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战略方针,由闽西北出发,绕道千里,回师赣南兴国,先后在兴国莲塘、永丰良村、宁都黄陂连打三次胜仗。
当敌军对黄陂进行大包围时,红军又迂回其后,转到兴国西南部。敌军追到兴国时,饥疲沮丧,“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只好退兵。红军得知敌军撤离的消息,决定乘隙追击,把敌军消灭在回师途中。
敌军行进到老营盘等地,遇上倾盆大雨,不得不停止前进。我红三军团连夜从兴国茶芫岗赶至老营盘,登上老营盘西南——浪川岽。指挥部扎在半岭子一户姓曾的老表屋内,军长黄公略指挥。
老营盘战斗示意图
8月29日拂晓,红三军团军号震天,枪炮齐鸣,昏睡的敌军被打得死的死,伤的伤。有的掉入深水中淹死,幸存的抱头鼠窜,爬上老营盘附近的库头后龙山、旱丘、七斗等矮山负隅顽抗。红军迅速派兵走小庄村等瑶婆岭,抄敌军后路。这时,红一、五军团从兴国赶到,在黄土岰、野猪岰、海螺形、旗面山、天聋地哑山、下马石、罗村等全线猛攻。敌军处于红三、一、五军团的包围之中,四面受击,溃不成军。
老营盘战斗持续4个小时,消灭了敌军蒋鼎文一个整旅,共俘虏敌军2000多,毙伤敌军4000多,缴获步机枪2100多支,迫击炮10门,各种子弹60余万发,战马数百匹。
为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964年泰和县人民委员会在当时的泰兴公路(现319国道)旁的石灰岽山脚下建成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坐西向东,东西向建有台阶,台阶两边翠柏成行;南北向砌有屏墙,从这里可以循级登上平台。平台为正方形,边长为23.15米,四周有栏杆,正中为方塔式纪念碑。碑身四面直书“革命烈士纪念碑”七字。碑边长5.20米,通高12.5米。1988年10月,江西省拨款重修纪念碑。曾担任过万安、泰和少共县委书记的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为纪念碑题写了“万古长青”四个字。用大理石嵌于碑左。纪念碑庄严、肃穆,1984年为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江西学习平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