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涛赣江,昼夜奔流,
澄江碧水,穿城而过。
境内河流水系密集,
千里赣江傍城而过,
泰和
赣江怀抱的一颗碧玉
因水而生,依水而兴。
泰和县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条,小型以上水库73座,县城河道、渠系、水塘、湿地密布,流淌水系长达37公里,优质的生态资源,是自然的馈赠,也是泰和人民的福祉。
近年来,泰和县认真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加快推进“两水共治”工程,深入河长制湖长制,通过河长履职、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清河行动、水库水质专项整治、水生态文明村创建等重点工作,聚焦水生态,优化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提升水景观,补齐水短板,守护一城碧波,绘就生态画卷。
做好治水文章 “换回”一泓清水
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间;鱼在水中游,人在岸边行……深秋季节,漫步泰和县城汪陂河畔,两岸葱茏,河水清澈,蜿蜒流淌,穿城而过,仿佛置身于“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秀美山水画卷中。
“曾经的汪陂河又脏又臭,垃圾成堆,下雨内涝。如今完全变了样,水清了,岸绿了,环境也美了,‘垃圾河’成了‘景观河’!”说起汪陂河的变化,澄江镇北门村居民刘积文连连称赞。
汪陂河贯穿城区南北,长2.1公里,澄江河贯穿城区东西,长约3.3公里,因“水流澄澈”称为“澄江”。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登快阁》中的名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曾描绘出澄江河的空明澄澈,给人无限遐想。近年来,两条河流因多年未疏浚,淤积严重,水体发黑发臭,垃圾成堆,一遇大雨就发生严重内涝,备受群众诟病。
如何让城区水系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泰和将县城水系治理摆在突出位置,于2018年谋划启动县城水系综合治理改造工程,找准堵点,做好引水进城、防洪排涝“水文章”;紧盯痛点,做好清淤疏浚、截污治污“水文章”,全面疏通连通县中心城区循环水系;突出亮点,做好景观打造、人水协调“水文章”。项目总投资10个亿,涉及引水进城、东岗高排渠、第一排涝渠、祥和大道引水渠、祥和大道中心排涝渠、官溪路引排水渠、澄江河、汪陂河、东门引排水渠等水系,全长近30公里。
如今,来自距县城40多公里外的南车水库山区水,通过文江隧道流入城区水系,为河道渠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清水岸绿、鱼翔浅底”的怡人景致得以重现。“治理一条河,增色一座城。”该县还在河道周围修建眺望台、亲水平台、健康步道、休闲广场等设施,沿河打造了绿色休闲景观带,精心打造人水和谐的生态水系、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水系景观,还群众一城活水、一城清水、一城秀水。
绘就兴水文章 秀出醉美风光
河道清如许,景观共升级。
林中栈道、水岸沙滩、智能民宿、果蔬采摘、非遗表演……国庆期间,蜀口生态岛优美的生态景观吸引八方来客。近年来,泰和县以赣江主要支流蜀水流域为试点,大力开展生态综合治理工作,充分挖掘流域内自然村落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通过沿河村庄美丽乡村建设、旅游休闲设施建设等措施,打造流域内的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
蜀口生态岛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正是泰和依托水生态资源优势,实现“生态佳”到“生态+”的一个亮丽转变。该县将蜀口生态岛、牧歌滩尾、苏溪镇防洪工程、马家洲集中营等沿岸景观项目与梅陂、芦子洲、旗山、塘登、岱头等景点串点成线,打造成蜀水流域生态旅游景区带,成为江西省最美丽的河流之一,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生态与富民双赢。苏溪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百合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打造了滩尾50亩观赏百合基地,以及110亩高端瓜果蔬菜种植基地。马市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建成投产,开展了绿色水稻种植,泰和乌鸡生态养殖,肉牛、猪标准化养殖。苏溪镇滩尾、岱头自然村及马市镇蜀之园自然村水生态文明村创建成功,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成立了泰和蜀水省级湿地公园。
以岸为线,以水串景,依水兴旅。该县还在赣江沿线规划建设一批集生态、文化、景观、旅游为特色的项目,全力打造赣江最美岸线。总投资金额约1.4亿元打造快阁文化体育公园项目,以快阁楼为历史文化基础,建设以历史文化展示、群众休闲旅游、体育运动健身为一体的湿地公园。投资1.5亿元新建春浮园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以“古春浮园”重建为载体,发展农旅、文旅、现代农业、田园观光项目。投资1.5亿元建设沿溪货运码头,年吞吐量55万吨/年,通过港口物流,推动泰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投资10亿元,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将千里赣江第一岛——马市蜀口生态岛建成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旅游特色鲜明、宜业宜居宜游的区域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投资775万元建设了赣江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为赣江上的运输船舶提供油污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服务,避免直接污染赣江水生态环境。
以水兴城,以水兴业,“绿水”变“金水”,“金水”惠民生。如今,泰和的河江面貌发生了巨变,“水清岸绿景美”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写好护水文章 促进人水和谐
泰和县境内河流水系密集,水资源丰富。为努力开创水岸共治、标本兼治、城乡同治工作新局面,近年来,该县已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到村的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全部水域的河长制组织体系覆盖率达100%。
河流、水库水质治理成效显著。该县专门出台了《泰和县水库水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将河流水库水质治理和保护工作纳入河长制年度重点目标考核内容,对国考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每季度对5座大中型水库进行水质监测。要求所有水库实现人放天养,严禁向水库投放化肥、禽畜粪便等。为确保水质达标,已终止南车、老营盘2座大型水库水面养殖承包,每年减少承包费100多万元。如今,赣江泰和段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以上,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生活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全力开展“清河行动”。全面清理河库岸边垃圾和水面漂浮垃圾,大力整治江河水库存在的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突出问题,全县河流水库垃圾堆积、漂浮现象大为减少,治理成效明显。持续改善农村环境,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对沿岸排污口、取水口、应急备用水源进行在线监测,动态管理,确保水质整体状况良好,过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此时,此地,此景,
水与城共美,人与景共生。
在一系列的蝶变中,
泰和“水清、岸绿、
河畅、景美”的
精美江河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欧阳诗怡
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严爱群、刘丽萍
编辑:赵凌桃
编审:欧阳丽莎
监制:彭伟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