遒媚劲健逐梦圆
——访泰和县书画家协会主席陈达峰
黄从周/文 俞建华/图
“墨香天下方成器,无悔人生逐梦圆”
陈达峰,男,现年71岁,1975年江西农业大学毕业。1984年起历任泰和县、吉安县副县长、吉安地区农业局副局长、中共泰和县委副书记、泰和县政协主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国书法研究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和县书画家协会主席。受家庭熏陶,自幼爱好书法,从政后业余仍然笔耕不辍,临帖“二王”,继赵孟頫、王铎书帖,擅长行草、章法奇正大小、错落有致,结体温润娴雅。2002年参加由中国书协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书法展,作品曾获中国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书法大展金奖,“走进西部中国书法艺术邀请展金奖;国家历史博物馆与毛主席纪念堂举办的毛主席诞辰110周年书画展优秀奖,并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是全国文联、广州市委宣传部举办的“中华魂”全国书画艺术大展中500家之一。
书法是独具中国韵味的艺术表现形式。古老汉字的美感,在历史的沿革中,经过书法家之手创作出不同的艺术符号。而这些,陈达峰并非从一开始就懂得。回忆起幼时习字的经历,陈达峰感慨万千,从描红、临帖到真正的书法创作,他的习字之路可谓艰苦。据了解,今年71岁的陈达峰一直生活在泰和,受家庭熏陶,自幼爱好书法,潜心学习,整个学生时代,书法陪伴陈达峰成长,激发了他对书法的兴趣,赋予了他课余的乐趣,也带给他信心。在其家乡老宅的矮墙上,至今还留有他当年刻画的痕迹。
“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实现中国梦”。看陈达峰写字,是一种享受。捉笔极高,站在书桌前,略弯着腰,写出来的字却很稳,或提或按,收放自如。陈达峰谦逊而健谈,温文儒雅。四十多年来,他临池泼墨,笔耕不辍,在书法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陈达峰专心创作
陈达峰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唯一没有放弃的就是书法练习,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在闲暇时光里不能忘却的还是练字。他先后学习楷书,临颜、柳、欧、赵碑帖,继而学篆、隶、行、草书体,重点研习二王书法,“心领神会,略有心得”。几十年来,他潜心读书、醉心书艺,走的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苦的自学成才之路。或许正是“功夫在书外”,他的书法自成一格,篆隶兼长,行草尤精,运笔流畅,行云流水,功底扎实,自成面貌,俊秀之中观风骨,精巧之间竞风流。或苍劲、或飘逸、或古拙的书法艺术深刻地潜移默化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书法因实用而书写,因艺术而流传,因文化而传承。而要把握和欣赏这种艺术之美,就要感悟和灵性。陈达峰认为,当代书法固然要继承,但也要创新,以手写心,方能彰显特色。把字写得整齐端正,甚至秀美,人人都可以通过一番努力而达到,但要把写字上升为书法艺术,就不那么容易了。与众多初学者一样,陈达峰也是从临帖开始的。临帖的过程实际也是习书者对前人经验的汲取和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而后终成自然。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达峰到了古稀之年。对他来说,书法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自我精神世界的表达。一则因为这个年纪心境基本能平静下来;二则因为人到不惑,必须要有安顿心灵的法门。阅读、临帖和写诗,占据了陈达峰大部分的业余时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展卷铺纸、一任书写,沉浸在文字架构的意境中,是他工作之余放松自己、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写字成了他生活习惯中的一部分,每天总要挥笔而书,直至挥汗如雨,才觉得心情舒缓,心气舒展,心境舒畅。“临池写字,有如我的名字,最好的感觉就是唐代诗人王湾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多么惬意、多么宽广的境界啊。”
陈达峰书法作品
书法是抚慰心灵的文化。陈达峰说,写字,并非是要成名成家,更多的是写心和修身。写字需要敬其事而心气和的状态,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自然。一旦进入写字的状态,红尘烦躁便都统统抛到脑后,不急不躁,不悲不喜,笔行纸上,神游天地间。陈达峰写字,最喜欢放松,特别是伴随中国古典音乐的节奏运笔,或抑或扬,或急或缓,时而婉转悠长,缠绵不绝,如行云流水,低吟浅唱;时而高亢激越,穿透重霄,如万马奔腾,惊涛骇浪;心潮起起伏伏,笔墨挥挥洒洒,酣畅淋漓,忘乎其他。书与法有机结合,张弛相顾,疏密相间,浓淡相宜,便觉得有了一种精气神的境界。对陈达峰来说,写字,完全是一种回甘滋味。写着写着,心情舒畅,气定神闲。儒家说的致中和,道家说的坐忘,庶几近之。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如今,陈达峰担任了泰和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但他对艺术探索、追求的热情有增无减。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让陈达峰的内心世界与艺术世界显得格外厚重,而这也令他由心生发出一种独特的人文气质,谦逊平和,儒雅大度,直达高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