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的一场意外,改变了她的命运,却让她更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生活都无法自理的她,却因为机缘成为泰和县脊髓损伤者的“知心姐姐”。她就是泰和县“脊椎受损者希望之家”创始人赵燕。
2005年11月,一次意外摔伤造成41岁的赵燕脊柱骨损伤严重,导致半身瘫痪,两个月后,丈夫离弃,赵燕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开始了艰难的生活。
泰和县“脊椎受损者希望之家”负责人 赵燕:刚受伤的时候,不得了了,感觉天都塌了,连个最起码的洗脸、刷牙、上厕所、穿衣穿裤都做不了,真的有点不想活了,但是回头想想,孩子这么小怎么办?所以说心态还是很快的就调整了。
为了女儿,赵燕很快就走出阴霾,积极融入社会,学习康复技能,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同时,赵燕也接触了一些其他脊髓损伤者,他们就如当初的自己一样,只想着此生无望,日复一日地躺在床上消耗时光和激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她接触到了南昌的希望之家。
泰和县“脊椎受损者希望之家”负责人 赵燕:那是2013年,我在南昌接触到了希望之家,在那呆了一个月之后,我就萌生了想要回来搭建这么一个平台,让残友们可以在一起,有相互学习、沟通、交流的机会。
赵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病友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在2015年8月创建了骨干成员都是脊髓损伤者的泰和县“脊椎受损者希望之家”,希望为脊髓损伤者打造一个用来帮助伤者生理康复和重树心理恢复的组织,帮助他们战胜自己心理上的障碍,重树生活的信心,不与社会脱节。
泰和县“脊椎受损者希望之家”副主任 欧阳素琴:我们一路走来帮助了很多残友,我们看到残友能够走出来,能够心情开朗,我们自己也非常的开朗,也很开心,帮助他们也在帮助我们自己。
在赵燕和希望之家成员的帮助下,一些长期卧床的脊髓损伤者走出了家门,变得阳光,自信自强。曾经在家卧床9年的匡国娟,在受到希望之家的帮助后重新融入社会,并主动要求加入“希望之家”,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病友。
泰和县“脊椎受损者希望之家”成员 匡国娟:他们帮助了我,我也需要去帮助他们,这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一直驱动我跟着他们走下去。
在做好生活重建的同时,赵燕还努力解决脊髓损伤者的就业问题,通过就业扶贫车间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条件。
脊椎受损者 刘朝霞:干活了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现在也可以赚到一点家里的小孩生活费了,生活就有希望来了。
脊髓损伤者,时刻离不了轮椅,行动极其不便,但他们渴望参与社会,融入其中。泰和县“脊椎受损者希望之家”还时不时组织轮椅舞蹈团、轮椅赛跑团等参与演出、参与竞赛,让患者们走出自卑、重树信心,在轮椅上“站起来”。如今,赵燕和他们的希望之家成员已达200余人,通过他们走出生活阴霾,从新燃起生活希望的脊椎受损者多达100余人。
泰和县“脊椎受损者希望之家”负责人 赵燕:我是个不幸的人,但同时我又是幸运的,我感谢希望之家,是希望之家让我们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记者:李若鹏 刘洋蓉
编辑:刘礼菁
编审:欧阳丽莎
监制:彭伟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