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冬残奥村冬奥人:用热情温暖冰雪

从无障碍坡道到技术岗位,从场馆通信中心到班车场站,无数台前幕后的冬奥人,奉献自己的一份光热,只为温暖每一个冬奥瞬间、每一方冬奥热土。走进他们,共同聆听他们的冬奥故事。

70后龚秀峰:“我可以拼”

龚秀峰是大嗓门,常是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他说嗓门儿大是因为自己曾经是运动员。不过,在同事看来,爱吼源于他对工作的认真。无障碍坡道与地面连接处有1厘米的高差,他会吼;无障碍坡道防滑垫之间有0.5厘米的缝隙,他会吼;电梯轿厢与地面有0.5厘米的高差,他也会吼。

初中毕业后,在一次爆破作业中,龚秀峰不慎失去左手。断手噩梦曾击垮过年少的他。但阵痛期后,因为秦皇岛市残联遴选运动员的机遇,龚秀峰走上了体育这条路。一路拼搏,他先后荣获全国锦标赛、全国残运会、亚洲残运会、世界锦标赛冠军,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更是打破铅球F46级的世界纪录。

2008年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秦皇岛赛区火炬手,龚秀峰的体育梦被再次唤醒。龚秀峰把火炬举得又稳又高,因为他想把残疾运动员健康的、永不言败的形象展现给世界。

2019年11月4日,他接到了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的通知——服务北京冬奥会。龚秀峰坚定地说:我可以拼!

2008年北京奥运会 龚秀峰担任秦皇岛赛区火炬手

80后赵黎东:9年冬奥长跑

从2013年12月被抽调申办北京冬奥开始,赵黎东就服务冬奥,2022年是他冬奥生涯的第9个年头,他也从“三十而立”到了“四十不惑”。

9年的冬奥生涯,让赵黎东见证了冬奥村网络从3G到5G的跨越。2021年12月21至22日两天的全要素测试中,村里的测试网速达到了1543M/S。这意味着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地冬奥村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5G全覆盖且成熟应用。360度环拍、AR导航系统、智慧医疗、虚拟现实游戏等都实现了。科技冬奥,魅力无限,赵黎东不辱使命。

冬奥会的主角不只是运动员,还有无数像赵黎东一样的幕后冬奥人。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任务,是赵黎东的愿望,也是他这9年的不懈追求。

当时刚满30的赵黎东开始服务冬奥 如今已到不惑之年

90后王雪燕:我服务过“双奥”,我很骄傲!

“我参加过2008年奥运会,我很自信”。高考前一年,王雪燕作为志愿者,每天顶着烈日工作10个小时。

“我从一个参与者,转变成了‘主人翁’”。2021年9月8日,作为张家口冬残奥村秘书长团队场馆运行中心的一员,她踏入了张家口冬奥村。

描述起日常工作,王雪燕滔滔不绝:“我们的职能是上传下达,处理各处对接,串联起问题解决流程。处理4000多名工作人员的住宿问题,统筹所有住宿信息,掌握每个人的行动轨迹,根据工作分类判定高低风险。”

当被问及时隔14年为何要再来服务奥运,王雪燕毫不犹豫地说:“我要继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不仅要大开国门给外国友人看,也要给老百姓展示冰雪竞技的魅力。让大家感受冬奥人的齐心,中国人的协力!”

2008年王雪燕和志愿者朋友们的合照

向世界讲述冬奥故事、中国故事是冬奥人的使命,他们用热情温暖冰雪,让外国友人和老百姓感受到冬奥人的齐心、中国人的协力。

(文/张家口冬残奥村运行团队 张国华、崔雅萱 图/采访对象提供)

来源:张家口冬残奥村运行团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