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巧用“加减乘除”推进移风易俗

近年来,泰和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有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巧用“加减乘除”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加”强宣传引导  推动观念转变

陈规陋习难改,根子在思想不通。泰和县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引导,全面提高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认识。累计召开动员会、举办启动仪式等23场次,印发移风易俗倡议书5万余份;县属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刊播曝光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迷信赌博等危害性的新闻报道150余条次。螺溪镇、南溪乡等租用流动宣传车巡回广播移风易俗内容和要求;澄江镇黄岗村建设2公里长的包涵核心价值观、24孝、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的移风易俗文化长廊,推动移风易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另外,组织罗小林等“名嘴”深入“幸福茶馆”、村组祠堂、景区景点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 100余场,参与群众达10万余人次,广大农民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减”少大操大办  遏制不良习俗

全县279个村红白理事会在村“两委”的领导下,结合本村实际,并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制定出台了彩礼、礼金、菜金及桌数限额,采取“礼生”点单形式,有效控制大操大办和铺张浪费,坚决遏制高价彩礼。如老营盘镇五丰村《红白理事会章程》规定结婚彩礼不超过2万元,酒席不超过10桌,每桌菜金不超过380元,礼金控制在100元以内。另外,该县还结合疫情防控,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县取消各种喜宴7480余场。全面整治丧葬陋习。严肃查处违规乱葬及兴建豪华活人墓20余起,强制拆除1座新建豪华“活人墓”。持续深化“文明祭扫·平安清明”活动,累计为前来祭扫的市民免费发放鲜花5000余束,换取鞭炮纸钱等2000余挂(份)。

“乘”势合力推进  引领文明新风

移风易俗,党员干部走前头。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出台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办理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要求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引导亲属、朋友及身边群众自觉抵制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封建迷信、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沙村镇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120余份,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镇上下共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4600余份。广大村民纷纷表示,一定支持移风易俗工作,自觉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评选“最美人物”“移风易俗示范户”等先进典型,示范引领树立文明新风尚。澄江镇评选“幸福澄江好模范”20个,苏溪镇评选“最美人物、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各10个(户),水槎乡评选“文明幸福家庭”15户,万合镇开展十佳“移风易俗好家庭”评选等,以评促教,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

“除”去陈规陋习  建强自治组织

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主体作用,红白理事会积极主动介入,对村民陈规陋习进行制止和规劝;召开村(居)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制定出台有约束力、可操作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260余部;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导向作用,村红白理事会与农户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并严格督促其遵照执行。上圯乡出台规定,村民举办红白喜事,事先要向村红白理事会报备,填写红白事登记表,承诺不大操大办,违者给予相应的处罚。万合镇啸峰村村民议事会和红白理事会主动介入、积极作为,新农村建设、殡葬改革、乡风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均进展顺利。近年来,该县未发生1例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象,引导婚事新办50余起、丧事简办70余起,为群众节约开支近100万元。

来源:泰和县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