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洋蓉带您听泰和 | 多情艾草 · 罗丹



点下面听音频


从本期起,“泰和风”将陆续推出《主播带您听泰和》栏目,让泰和县融媒体中心的美女帅哥主播为身在天南地北的您,带来家乡最亲切美好的声音!

本期主播:刘洋蓉

艾草是母亲摘的。鲜嫩,多汁,叶面青翠欲滴,叶背密密麻麻着细细的绒毛,簇拥成茸茸的灰白色,恰若初生婴儿的粉脸。置于厨内,满室盈香。艾香不馥郁,清淡幽静,恰如小家碧玉。作为一种食物,还在田埂,就已占得色香先机。

可以想见母亲采摘时的笑脸,也可以想见她内心的满足和宁静。一个人撑着伞,弯着腰,目光区别着,巡视着,她并不孤独,因为有儿女在背后撑着,儿女是母亲的气场。对一个母亲来说,为儿女干点力所能及的活,便觉得是正经事,即使这件事可以在市场上用不多的几元解决。她不懂得忧国忧民,懂得也觉得没必要,但正是这些多情的母亲养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与生俱来的情感力量从来高于人们创造的道德文明和法治文明,所以人们尊敬母亲,也发自内心深深地爱她,爱她们。

艾长在田间地头,不起眼地绿着,与众多不知名的小草杂然相依。你若不理它,它只是一株野草,在风雨中自生自灭,也不怨天尤人。偶有蝴蝶蜻蜓落在叶上短暂停留,便是它的玩伴;或有风儿掠过,它也翩然起舞,一个人自得其乐地蓬勃生长;它也喜欢下雨的天气,它喜欢细数晶莹的水珠从叶尖滴落,一滴,两滴......你若喜欢,便采它回去做青团吧,它不痛反喜,欣欣然顶着最嫩绿的叶子欢迎你;或者一柄镰刀齐根把它削断,插在五月初五的千门万户,在那天和菖蒲义结金兰;或者连根拔起,熬制成洗澡泡脚的水,熨帖着小孩大人的肌肤……而来年,它又用喜悦的满目青翠迎接喜悦的熙来攘往。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  王风》里这样吟咏。多情的艾草,硬是以野草的卑微身份闯进最早的神圣的文学殿堂,与那双多情的璧人,合奏出一曲款款的深情。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多么美好的爱情,在香远青深的艾草地上,互相发挥呼应,唱响了三千年的永恒主题......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所有的深情都敌不过为所爱之人做顿可口的食物吧?爱是一切食物的催化剂,所有的食物,大凡孱入爱,食物便会发生奇妙的质的飞跃。多情为意,食物为象,艾草不是艾草,米粉不是米粉,而是传情达意的意象,而艾米果也成了一首含蓄蕴藉的诗。

把艾草择好,其实不需择,母亲在田埂上就用她的昏花老眼完成了这道工序。只需洗净,沥干,放入开水的锅中,添上碱粉去涩就好。在火与水洗礼下,它变得柔软,变得更加青翠,清香四溢,完成了从一株植物到一种食物的升华。一篷艾草到一团艾泥的过程,恰如一位妙龄少艾到一位慈祥母亲的过程,在水火熬煎的剧痛中迎来了新生,也获得了幸福。

还需要有人来拥抱它,它是青的,需要雪白的米粉来和它完成清清白白的一生。一斤艾草,一斤米粉,在不断的揉搓中融合,零落了自己,成全了别人。有多少爱不是在牺牲自己,又有多少爱不是成全爱人呢?牺牲正应该是多情的书面语。

裹上红糖,裹上菜干,你爱的人喜欢吃什么,你就裹上什么。我把馅比作心。

上屉,开火,在蒸汽的熏蒸里它完成了由生到熟的转变。

它发出幽幽的光,它散着芬芳的香,它裹着多情的心。它成了一个个爱的使者。在某个时刻,香了家人的嘴,甜了亲友的心。

它不叫艾草了,它已叫青团;它不是植物,是施爱之人的一颗多情的心......(罗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