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不平静,也注定不平凡。我院冲在前线的援沪医疗队员们,战士般勇敢坚韧,筑起战疫的防线,方舱里的温情,相互间的打气.......在他们质朴的文字里,每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都有者让人落泪的力量,援“沪”抗疫日记,走进他们的内心,泰医白衣战士们,谢谢你们!
秦小燕:泰和县人民医院第一批援沪医疗队员,中共党员,2009年8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主管护师,妇产科护士长。
第八次进入方舱
4月13日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4舱,是我们吉安援沪医疗队接管的隔离舱。
来上海已经11天了,进舱第8天,舱内容量是1500人,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在里面,只知道很大,或许是我的空间感很差的缘故,想象不出它的实际样子。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医院的几个援沪人员穿脱防护服好又快,这得益于我们平时练习得多且有进入过隔离区工作的经历,能多做些工作我们也特别愿意。“入舱”的医护人员实施6小时轮岗制,也就是24小时4班倒,说是每天进舱工作6小时,其实全过程8小时也不止,因为一直在忙着也就忘了具体时间了。
透过护目镜看着这些病人,大多是轻症,有的很乐观,有的也焦虑,但都还是很友好的。不管接触多久他们也不会认识我们,看到我们背后的名字和来源地,有些人会惊讶道“我们是老乡耶”,紧跟就是泰和话“我认识你们医院某某某”等等远远地攀谈几句(因为“有与病人不近距离接触”的要求),那份热情还是有感觉的。没有老乡见老乡的泪汪汪,心还是挺暖的。
我们的团队特别团结和谐互帮互助,交接班后只知道是一块上班抗疫的战友,谁也不认识谁,当然忙的也没时间去认识(也有“与队友非必要不接触”的要求),仿佛穿着“重甲”的冲锋战士,被“隔离”在生活之外。但大家时常相互关心、提醒、配合。“哪些人有发热?”“你没有喝很多水吧?”“吃了吗?”……为着共同的信念,都是一家人,这是支援上海以来我最深切、直观的感受。
出舱是一天工作之后最难受的时刻,脱下层层的“枷锁”,说是轻松了不少,却是另一种感受,全身是汗虚脱了,不想动不愿说话,能直接躺平最好。回到酒店,又是一个人的生活,就开始想家了,想许久未见的女儿,想年老体弱的父母,想家乡的美食(这里的饭菜吃不惯),想家乡的空气……
夜已深,明天是早班,得保持体力早点睡,迎接下一场挑战。愿疫情早退,山河无恙,春暖花开!
泰和县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队员 秦小燕
2022年4月13日 上海
来源:泰和县人民医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