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
球拍、跳绳等体育用品
被央视新闻
《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
检测样品中超四分之一
增塑剂含量超过参考标准
部分样品增塑剂含量
超过参考标准限值200倍以上
长期摄入增塑剂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增塑剂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呢?
增塑剂是一类重要的化工产品添加剂,作为助剂普遍应用于塑料制品、石膏、化妆品及清洗剂等材料中。
增塑剂主要有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苯二甲酸酯类(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对苯二甲酸酯类)、苯多酸酯类、苯甲酸酯类、多元醇酯类、氯化烃类、环氧类、柠檬酸酯类、聚酯类等多种。
经研究证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可以经口腔摄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肤渗入这三个途径进入人体,被认为是人类自己生产制造的产量最大的环境雌激素之一,已经陆续被世界各国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专家表示,有一些研究发现,儿童的发育异常,与体内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有关联。
中小学生在每天的运动中,皮肤直接接触球拍、跳绳和球类的时间超过30分钟的比例较高,如果长期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超过参考标准的体育产品,就会存在健康风险。
如何预防增塑剂的危害
专家建议:
■ 在购买体育用品时要在正规销售渠道购买正规品牌,并要检查产品的标志标识是否齐全。
■ 在购买跳绳球拍等产品的时候,最好用手触摸一下手柄的把握部位,不要购买材质过于柔软的产品,也不建议购买颜色过于鲜艳和图案过于丰富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可能含有超范围和超量的有害化学物质。
■ 家长也要监督儿童、在使用完球拍、跳绳、球类等产品后及时洗手。
其实
增塑剂在我们生活当中
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塑料玩具、个人护理品中的香料、墙纸……
按照我们已经形成的现代生活方式
完全躲开增塑剂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也没必要过度紧张
正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增塑剂并不会伤害人体
这样做可减少增塑剂摄入
↓↓↓
01 少喝浓稠饮料
平时要避免购买已被列入“黑名单”的品牌和食物类别,尽量不要吃浓稠状饮料等加工食品。
02 小心购买塑料制品
如果塑料制品上标有PVC,就说明里面含有塑化剂,购买和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在选择儿童用品时,过软、过小的塑料制品尽量少买。带保鲜膜的食物一定不要放入微波炉里加热,尤其是肉类。从正规渠道购买玩具等商品,切勿购买“三无”产品。
03 防毒之外更要排毒
除了防毒之外,就是要排毒。坚持“二少二多去三毒”原则,即少加工、少食品添加物,多天然、多蔬果,以及去防腐剂、去色素和去香料。另外,平时多喝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
可去除水中99.8%微塑料的新型材料
从武汉大学获悉,该校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邓红兵教授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周雪教授团队研制了一种可重复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其首次使用时可吸附水中99.8%的微塑料,为清除水中微塑料提供了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科学进展》上。
图为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吸附多种微塑料后的电镜图片,彩色部分为微塑料、灰色部分为海绵。(研究团队供图)
研究团队利用灌溉水、湖水、海水和池塘水四种实际水源的样本对材料性能进行了评估,发现这种材料的吸附能力基本上不受水中无机颗粒、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的影响,确定了其在实际水域中的稳定性。研究显示,这种新型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在第一次吸附循环中可以去除水中99.8%的微塑料,五个循环后,仍保持了超过95%的去除率,表明它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图为被制备成各种大小和形状的全生物质纤维海绵。(研究团队供图)
“生物质材料是解决水中微塑料污染这一复杂问题有效、经济的方案,这种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制备方式简单,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潜力,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大规模水处理或家用净水器内。”邓红兵说。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广西疾控、江西卫生健康、首都教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