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口城遗址
01.
白口城遗址位于泰和县城西南约 3 千米的赣江大桥南岸,是江南目前发现并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汉至南北朝城址。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图为白口城遗址航拍
02.
据光绪《泰和县志·古迹》载:“白口城,在县南五里。梁大宝元年(550),陈霸先(后为陈武帝)自岭南引兵欲讨 候景,进顿南康。高州刺史李迁仕来拒,霸先遣杜僧明筑城 于白口御之,即今高城是也。迁仕于其东亦筑城相对,即今古城(在白口城下游2千米,今塘洲镇下睦村,两城旧基尚 存。)。光绪《泰和县志·祥异》载:“梁大宝二年(551)辛未 六月龙现。《南史》‘武帝发南康,赣水旧有二十四滩,滩多巨石,行旅以为难。帝之发,水暴起数丈,三四百里间,巨石皆没。进军顿西昌,有龙现于滨,高五丈,五彩鲜耀,军人观者数万人。帝又尝独坐胡床于阁下,忽有神光满阁,廊庑之间,并得相见。赵知礼侍侧,怪而问帝,帝笑而不答。’”
据说。陈霸先顿西昌时,有龙现于赣江,他认为这是天助他做皇帝的征兆,欲在白口建都。于是,他在白口城附近 为自己建起了两座生坟,一座叫做“天子坟”,一座称为“皇 帝地(当地方言“墓”称“地”)”。后来,陈霸先还真的做了皇帝,即陈武帝。为了确定是否能在白口建都,他比较了南京与白口两地土地的重量(比重),白口的土地重量比南京的轻,按照古代封建迷信说法,土地轻即地薄,不能建都。于 是陈霸先还是以南京为都,不敢擅自迁都于白口。“皇帝地”在白口城南面不远,1983 年文物普查时,有 长者介绍,“皇帝地”里有石桌、石凳。“天子坟”就在白口城西侧,至今保存完好,曾经被盗,由盗洞进入,可见墓砖 全为网钱纹,与南北朝时代相吻合。
2001年9月至10月和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泰和县博物馆对白口城进行了考古勘探,认定它是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古城址。并且在古城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刀、纺轮和大量的印纹陶片。
下图为白口城遗址发掘文物
“白口城遗址”确实是个不简单的遗址,向人们展示着她当年辉煌的历史,更是庐陵文化的发祥地。
下图为白口城遗址航拍
部分资料来源:泰和文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