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泰和县禾市镇深挖文化底蕴为乡村建设塑形铸魂

依依牛吼河,悠悠禾溪畔。沿着河流血脉孕育出的早禾市文化,馥郁芬芳的文化气息氤氲蔓延升腾开来,令人醉心神往。

泰和县禾市镇又名早禾司、早禾市,因灉水禾市段古称禾溪,盛产早禾稻而得名。千年槎滩陂浇灌出万亩良田沃土和耕读传家的农耕文明,逐步绽放出绚烂夺目的文化之花。

近年来,禾市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乡村文化建设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全镇红色文化、古陂文化、美食文化、正气文化等文化底蕴,结合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精心打造、精细管护、精美呈现,用看得见的文化繁荣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红色文化出新,现场教学心旷神怡

2008年10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曾亲临禾市镇江北村熊瓦自然村,称赞该村为“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

田间垄头,打谷场上,留下了习近平同志打稻谷的亲切身影,也留下了他对江北的温暖关怀和殷切期待。

十多年来,禾市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红五星”振能量行动,提升“吉先锋”品牌实效,扎实推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和移风易俗等,发挥熊瓦自然生态优势,在熊瓦全新打造了以感恩习近平同志为主线,重点建设感恩路、生态文明小道和奋进广场等,勾勒出一幅“党旗红、乡村美、人民富”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画卷。先后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省五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荣誉,成为各级党校和基层单位感恩教育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相融合的红色研学基地。

“10月份是金秋时节,也是收获的季节,灿烂的秋阳下,田间地头生机勃勃。习近平同志走近田埂,俯身察看沉甸甸的金黄稻穗,刚好这片稻田的主人熊文高一家人正在地里收割、打谷,忙个不停。习近平同志走过去询问他们家的收成和收入情况,亲切地说:‘我也来试一试。’这张图片便反映了当时的场景。”站在熊瓦村口,省委政法委驻江北村工作队队员胡双用朴实真切的话语向学员们进行着精彩讲解。

“这里是奋进广场,也就是当年习近平同志与村民坐在一起拉家常的地方,他一边详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一边宣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征求农民的意见,并嘱托到:‘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体现农村特色,留住田园风光,这样农民住得舒心,城里人也十分向往’……”江北村党支部书记贺勇在奋进广场跟学员们分享着当年的场景。

“今天现场教学讲解得十分生动形象,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深刻体会到熊瓦日新月异的变化,既是靠党的好政策,也要靠自己的不懈奋斗。今后我将把个人心得感悟运用到每项工作中,更加感恩奋进,勇于攻坚克难。”学员肖承武在现场教学结束后说到。

去年以来,熊瓦先后承接上级及兄弟单位现场教学、红色研学4000多人次。越来越多的学员们来到这里认真听、仔细悟,在感受心旷神怡的人居环境的同时,接受着心灵与精神的双重洗礼。熊瓦拍摄的现场教学党课视频荣获全市二等奖,成为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古陂文化出彩,文旅活动心欢神畅

槎滩陂水利工程位于禾市镇桥丰村,始筑于五代(南唐)公元937年,为南唐金陵监察御使周矩父子凿石所建,千余年来,至今仍灌溉泰和4万多亩粮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工程。先后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精品线路。



槎滩陂在发挥水利效益的同时,诞生了流域内独特的水利管理文化,尤其是周氏通过宗族礼法和乡里约定等方式确立的“五彩文约”集体共管制度,增强了槎滩陂的公陂性质,文脉、水脉一并相承,保证了槎滩陂工程效益的发挥。

《槎滩碉石二陂山田记》:“先公之善, 不待一乡而已,为子孙者,当上念祖宗之勤,而不起纷争之畔,均受陂之利,而不得专利于一家,宁待食德之报,而不必食田之获。”

私陂共享,受益者必然会爱陂、护陂。历经一代又一代乡民的有效管理和精心维护,使槎滩陂的灌溉功能得以延续至今,从而造就了吉泰盆地槎滩陂灌区的沃野良田,成为鱼米之乡。

随着槎滩陂水利风景区业态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游玩休憩。为了更好宣传千年古陂独特的文化魅力,该镇精心筹划举办了首届泰和县槎滩陂文化旅游活动,通过村民舞龙民俗表演、广场舞大赛、农产品展销等,为观众送上一份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

“好多游客来我们这里旅游,我们当地的村民在这里卖土特产、开饭店、开民宿,日子越过越红火。希望以后多举办些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消费。”村民谢美德十分开心地说到。

美食文化出圈,过往食客心醉神迷

在烟火遇见,用百味治愈。禾市美食远近闻名,说起“禾市三宝”,每道菜都让人回味无穷。

从省道进入禾市圩镇,随处可见不少以“沙鳖子”命名的餐馆。俗话说“乌鸡不下武山,沙鳖不过禾市”。“沙鳖子”就是一种巴掌大小、甲黑腹黄的小甲鱼,每年6月至9月为其活动旺季。在禾市牛吼河自然生长的“沙鳖子”,经过潜心烹制,成为四方饕客必点的招牌第一菜。

由鸡蛋、豆腐、肉、虾米加井水按一定比例搭配熬制的“肉糊汤”,出锅后暖糯香甜,一碗肉糊汤下肚直击味蕾、暖流直达全身,是让人挥之不去的舌尖记忆。

由当地厨师蒋英淞自创,因蒋师傅外号“聋子”得名,混合鸡、酒、盐、蚝油,不加水,不添油,做成的原滋原味“聋子鸡”,走红于大小餐馆,被评为“江西名菜”。

“每年春节过年回到禾市,我都会约上亲戚朋友相聚在街上这几个餐馆点上‘禾市三宝’,搭配着禾市早酒,大快朵颐一顿,真是活血解乏,赛过神仙。“外面的店怎么都炒不出这个家乡味。”返乡乡贤们异口同声地说到。

这个农历龙年,独特的禾市美食文化,又将入喉到胃融化解开游子心里的浓浓乡愁,燃起游客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正气文化出特,四方宾朋心驰神往

据有关记载,祥兴元年(1278年)中秋,民族英雄文天祥集合近万兵力反攻抗元,受阻于禾市牛吼河,当地村民用自家门板、茅草在河面架设了一座浮桥,用砖块和瓦片砌成砖瓦塔,过河前文天祥率众人在渡口边上拜月神,祈求早日收复失地。火光通明的瓦塔伴着月光照亮了整座浮桥,帮助数万抗元将士安全渡河。

为表彰这一义举,元朝廷给此桥赐名“国渡桥”,这个村庄也由“郭渡”更名“国渡”。村子祠堂印刻着一副对联:郭渡易国渡感恩天祥渡;隐公配惠公敬仰卫国公。如今,禾市百姓每年中秋期间都会烧塔,在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同时,共同祈求兴旺发达、国泰民安。

为了再现文天祥渡河场景,禾市镇高标准打造国渡村渡船埠美丽乡村示范点,通过深入挖掘文天祥正气文化、民俗文化和村庄历史,打造了正气广场、元军渡桥遗址、砖瓦塔、国渡村史馆等节点,沿途布展着文天祥生平简介、泰和故事和诗词代表作,以文化魅力增强村庄厚重感,提升村庄吸引力。

同时,用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旅游,搭建适合亲子户外游玩的娱乐运动设施,依托沿河茂林修竹的自然美景,打造成为正气文化宣传与户外运动游乐一体的示范点,释放出文化的强劲活力和强大动能,周边游客纷纷前来休闲打卡,带着孩子在玩乐中接受正气文化熏陶。

“身处和平稳定的新时代,更要知道什么是爱国。我们要学习文天祥一身正气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坚持弘扬和践行爱国主义,确保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始终自信地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寒假里,国渡村走出去的老师刘雪丹自发回到村里当起村庄讲解员,深情地向游客介绍着。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听,禾市初中的学生们集结在国渡桥边,齐声诵读着文天祥的《正气歌》。琅琅书声中,传递着浓浓的家国使命情怀,更在一颗颗心里种下了传承这份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种子。

槎滩陂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以来,禾市镇以槎滩陂为龙头,推动渡船埠、熊瓦、江口等沿牛吼河风光带加速成型,通过讲好名渠名人故事,融入大井冈精品旅游线路,扩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影响力,打造“四融一共”和美乡村。

“发挥乡村文化的精神引擎作用,焕发乡村文化的时代生命力,乡村的美丽才能更持久,乡村全面振兴才有了塑形铸魂的‘软实力’。下一步,我镇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水系连通项目为抓手,将国渡芳溪逐步打造成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文保、研学、文创、休闲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争取吸引、留住更多游客憩息驻足。”禾市镇党委书记匡敦芙说。

作者:尹美浪

一级审核:尹美浪

二级审核:古晓鸣

三级审核:李文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