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乡村才能真正“活”起来。
培育特色农业是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万合镇塘尾村地处偏远丘陵地带,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村集体经济薄弱。为破解“产业空心”的难题,2022年以来,市财政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谋划,乘着政策扶持的东风,结合本地优势山林资源,经充分调研和集体研究,决定将乌鸡养殖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发展。
经多方争取资金,塘尾村整合土地资源,新建标准化乌鸡养殖栏舍1000平方米,试养第一批乌鸡4000羽。由于气候寒冷,经验不足,缺乏技术指导,该批乌鸡面临着成活率低、综合成本高、销售难的问题,养殖户信心一度下降,前行动能式微。面对这种情况,塘尾村千方百计出实招、下苦工,联合各方多举措推动特色乌鸡产业坚定“走下去”。
泰和县乌鸡产业发展中心农技专家通过实地查看养殖基地,从保温、防疫、通风、喂料等方面对养殖户进行了现场指导,分析本次试验不成功的原因,为其传经送宝,总结经验教训。在镇领导的支持和带领下,养殖户们前往富田三合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泰和一方净土乌鸡养殖基地、上圯鑫昭养殖场、泰和凤升有限公司参观学习,洽谈合作事宜,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干事创业的信心。“虽然第一批乌鸡养殖不算很成功,但是有了政府的支持和关心指导,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带动村民一起致富是初心也是责任。”养殖户吴芳仁坚定地说道。
经过多方不懈的努力,存量乌鸡1300羽已全部销售给汪陂途泰和乌鸡发展有限公司,减轻了养殖户的经营压力。第二批乌鸡养殖探索采用“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提高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一方面做标准化栏舍养殖,另一方面进行林下生态养殖,“两条腿走路”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竞争力,后续还将结合公司收购、电商带货、精准出销等模式多渠道谋销路、促发展。目前,已购进乌鸡苗5000羽,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养护,成活率达98%,年计划养殖乌鸡10000羽以上,为乡村振兴事业持续注入活水。
作者:刘钰彤、贺群
一级审核:匡协枢
二级审核:古晓鸣
三级审核:李文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