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昌隆故里灌塘
![]() | 灌溪 |
泰和县东部离县城30多公里的灌溪镇阳丘有一个村庄,青山环抱,绿树环绕,茂林深篁,碧水叮终,百鸟和鸣,这里是明朝榜眼尹昌隆的故里——灌塘。

北宋元丰年间,尹姓先民从安福诚门游猎到永新官北,再游猎到灌塘,看到这里依山傍水,千山万壑,争奇竞秀,尹姓先民认为此地是发族之地,于是就在这里拓基定居,开荒种地,创建了灌塘村。族人为了纪念开基祖,在灌塘建有尹氏缮公总祠。千年总祠,几经风雨沧桑,破败不堪,后来,族人纷纷出资重建总祠。如今,总祠已重建一新,飞檐翘角,青砖红瓦,雕梁画栋,重放异彩,再显光辉。

尹昌隆出身贫寒,勤奋好学。年幼时,常寄居在城东的慈恩梵宇。他用纸罩住佛灯,端坐读书,常常至夜半时分。天刚亮,又起床攻读,长年累月,坚持不懈。丙子(1396)应天乡试第一名(解元)。第二年又荣登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后改监察御史。
尹昌隆敢于直谏。惠帝朱允炆即位后,早朝迟到,尹昌隆上疏谏曰:“昔太祖高皇帝鸡鸣而起,昧爽而朝,未尝日出而临百官,故能庶绩咸熙,天下乂安。陛下嗣守大业,宜追绳祖武,兢兢业业,忧勤万几。今乃即于晏安,日上数刻,犹未临朝。群臣宿卫,疲于伺候,旷职废业,上下懈弛。播之天下,传之四裔,非社稷福也。”惠帝听后,觉得有理,赞扬他所言切直,并令礼部颁示天下。不久,因为京城地震,尹昌隆上书言时政,触犯龙颜,贬为福宁知县。燕王靖难,兵临京城,尹昌隆上奏曰:“今事势日去,而北来章奏,每以周公辅成王为言,不若罢兵息战,许其入朝,彼既欲申大义于天下,不应便相违戾,设或有蹉跌,便当让位,不失为藩王。若沉吟不断,祸至无日,进退失据,虽欲求为丹徒布衣,不可得矣。”可是惠帝不听。燕王入京后,尹昌隆被列入奸党,欲驱出杀戮。因尹昌隆曾上疏劝惠帝让位,有奏章为证,躲过一劫。后来还被任命为北平按察知事,行户部主事。

永乐二年(1404)世子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擢尹昌隆为左春坊左中允,成祖高兴地对尹昌隆说:“朕长子在北平,可往辅之”。太子非常敬重尹昌隆。吉水人大学士解缙因事降职,同日就改尹昌隆为礼部主事。礼部尚书吕震为人刻薄好妒忌,他有个习惯,独自冥思苦想时,常爱用手指摸眉毛,此时,必定有阴谋诡计。每当此时,下属官员都不敢向他请示汇报,尹昌隆新到任并不知,恰遇有急事向吕震请示,吕震满面怒容,不予理睬。过一会儿,尹昌隆又去请示,吕震大怒,拂衣而起。尹昌隆只好退而请示太子,得到太子赞同后,立即执行。吕震知道后,更是怒不可遏,寻机诬告尹昌隆结党营私。尹昌隆被诬陷下狱。不久,遇赦,官复原职。尹昌隆还朝后,上疏四件事:节民力、谨嗜欲、勤政治、务正学,都深得民心。

编辑:蒋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