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全面实施“八行战略”与提升“五大能力”的关键期。作为扎根县域、服务乡村的金融主力军,江西泰和农商银行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个性化的客户需求,通过完善考核机制,实现了业绩提升与风险防控的双轮驱动,确保了“质”与“量”齐头并进,为农商银行的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基石。
优化考核体系,激发组织活力
面对传统“规模考核”的局限性,泰和农商银行全面推行“以利润为中心”的绩效考核模式,实现了“效益为王”的核心转向。这一新模式通过“利润”和“等级”双重考核维度,显著提升了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如该行辖内某分行在利润导向考核实施的首个季度,成本下降5%,利润提升12%,为业绩的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优化后的考核体系如同一张精细的“筛网”,既识别和激励了高绩效员工,又通过清晰的“进退留转”机制,为员工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每位员工都能在“看得见的希望中,脚踏实地前行”。
调整考核指标,精准传导目标
泰和农商银行紧跟上级联社的指引,针对各层级、各部门灵活调整考核指标与权重,确保经营目标的统一性和有效传导。通过差异化指标设定,每位员工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重心,确保个人贡献在考核体系中得到公正评价。2023年该行某网点客户总量增长18%,其中新增客户贡献的贷款收入占比达9.6%。这一成绩的取得,正是该行考核模式优化带来的直接成果。这种考核模式如同一架“精确校准的刻度仪”,保证了目标的合理分解和传导,让每位员工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责,成为推动全行发展的“关键齿轮”。
深化FTP模式,强化成本管理
泰和农商银行引入并深化了FTP(资金转移定价)模式,让成本核算更加精细。该行通过客户经理在存贷款业务中的“利润化”考量,显著提升了全员的成本收益意识。FTP模式如同一把“精准的分界线”,在不同业务中划出了效益与成本的清晰界限,促使员工在业务操作中更加注重成本效益分析,深入理解“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导向,为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完善晋升机制,激发员工潜能
泰和农商银行通过综合考量员工的业绩表现,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僵局,建立了一条清晰的“晋升梯”,不仅激发了员工的潜能与活力,也强化了团队竞争力,使人才队伍在优胜劣汰中不断优化。与此同时,该行注重人文关怀,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座谈会等形式,构建员工与企业共鸣的平台,让文化成为激励员工前行的精神支柱。这种“文化+考核”的双重激励方式,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为银行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文化赋能考核,共绘发展蓝图
企业文化是银行的“软实力”,更是员工的“内燃机”。泰和农商银行将考核机制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通过“减法”与“除法”文化的推行,打破层级壁垒,精简流程,将员工从冗余任务中解放出来。银行鼓励员工挑战自我、突破固有框架,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探索新的产品和服务方式。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员工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思维投入工作中,为银行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泰和农商银行在考核机制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其成功经验为金融行业提供了宝贵借鉴。未来,该行将继续深化改革,向着更高目标奋勇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作者:王豪
来源: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强国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