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泰和:红壤地里种出“金疙瘩”

央视网消息 眼下正是红薯成熟的季节,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的千亩红薯陆续成熟,迎来了丰收。

在泰和县苑前镇戴坊村1200亩红薯种植基地,随着开垅机器来回穿梭,一垅垅红薯破土而出,去泥、分拣、装框,村民们忙得热火朝天。这里的红薯体态饱满、颜色鲜艳,尽管还未正式采摘,但已吸引来大批客商前来预订。村民们将刚刚采挖出来的红薯进行分拣装车,销往广东、福建等地。

“今年雨水比较好,我们基地亩产6000斤左右,总产量可以达到700万斤,而且今年的价格也不错,能够卖到每斤7毛左右,销售预计能达到500万元。”戴坊村红薯种植基地负责人李云鹏说。

苑前镇是典型的红壤区域,具有土壤酸化、贫瘠、黏板、水土流失与季节性干旱频发等问题,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数千亩的山地都是处于抛荒状态。直到去年,当地镇村干部决定扭转土地使用局面,引进农业公司来发展红薯产业,通过灭荒复耕、改良复育的形式,让这片土地土质更为疏松透气,红薯能充分吸收深层地下水中的养分,红壤地反而成为红薯的福地,村民们增收致富的“宝地”。

近年来,当地将红薯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精心培育,红薯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目前,基地每年可以为附近村民提供1000个临时工作岗位,发放务工工资60余万元,小小的红薯成了当地村民的甜蜜产业。

“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引导更多村民发展红薯产业,今年带动农户种植1000多亩,进一步解决我们山地抛荒问题,将红薯产业发展成为致富产业。”江西泰和县苑前镇戴坊村支部书记戴生庆表示。(总台记者 张奇斌 石坤 王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