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泰和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浙江“千万工程”为引领,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大行动”为抓手,强化举措、压实责任,乡村处处彰显出产业兴、村庄美的靓丽风景。
突出高质高效 彰显产业兴旺之美
日前,笔者来到泰和县螺溪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新建的大型钢架大棚内,一株株甜瓜苗长势茂盛,枝条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品尝。泰和县紧扣“巩固、增效、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积极策应全省农业结构调整“1+9”行动计划和全市六大产业富民工程,坚持质量导向、绿色导向、效益导向,立足本地实际,找准产业定位,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泰和乌鸡、绿色水稻、井冈蜜柚、有机蔬菜、有机茶叶、特色中药材等特色富民产业,规划建立了泰井线特色药材、苏马线有机果茶、万石线优质果蔬、泰兴线绿色水稻四条特色产业示范带和汪陂途、榕泰禽业、西昌凤翔、武原凤等一批泰和乌鸡标准化养殖基地,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172个,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重点打造了螺溪万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和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
泰和乌鸡


井岗蜜柚
通过示范带动,1-6月份,全县新增绿色水稻6万亩,井冈蜜柚9300亩,有机蔬菜2000亩,有机茶叶500亩,特色中药材1700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6000亩。同时,制订落实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截至今年上半年 “三品一标”农产品增加到34个,南溪上垅井冈蜜柚基地获出口资格认证,优质稻米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等井冈大米品牌建设被列为全省现场会参观点,泰和乌鸡地理标志继2017年荣获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后,今年又获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
注重精品引领 彰显新村建设之美
泰和县巩固深化“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片打造”的建设格局,分类推进特色村点、标准村点和整治村点建设,年内布局的586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在10月底可基本成型。同时,重点围绕“三沿两岸一区”沿线成片推进,着力打造苏溪镇塘登、芦子洲、旗山、滩尾和螺溪镇藻苑、爵誉、普田、保全两个美丽乡村示范区,并选择冠朝镇冠朝村、苏溪镇高溪岱头村等5个特色村点,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思路,实施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在年内建成5个以上生态特色村、产业特色村、农旅融合特色村、文化特色村、党建特色村等特色村点。各乡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一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片区,通过建一片、成一片、美一片,让美丽乡村美出特色、美出内涵。
苏溪芦子洲


螺溪保全村
紧盯清净整洁 彰显人居环境之美
今年4月,螺溪镇全面向旱厕陋习宣战,不到两个月,新建无害化厕所353座,无害化二类卫生厕所9座,拆除旱厕140座,兑现了在6月1日前“让旱厕在螺溪大地成为历史”的攻坚承诺,这里该县农村改厕的一个缩影。泰和县把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整治人居环境一大主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推进以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为主的建设模式,围绕建、改、拆、管四个方面,年内完成农村户厕新改建1045户,新建村庄公厕4座,改建村庄公厕31座,旱厕拆除率达98%以上,累计完成改厕80550户。
漂亮的爵誉村康氏祠堂公厕


改造后的圩镇农贸市场公厕
与此同时,从6月初开始,全县发动镇村干部群众8.9万余人次,大力开展农村“八乱”整治活动,全县累计清理残垣断壁3429处9.2万余平方、村内水塘3875口、村内沟渠2654公里,在高铁沿线5个乡镇场59个村庄拆除危旧房713栋3.5万平方米,铁皮棚3026座,立面粉刷689栋,完成沿线“四化”建设2357亩。此外,泰和县着力完善“县为主体、乡村配合、企业治理”的垃圾治理模式,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实现全县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5%、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比例达30%以上。
文:罗善平
图:泰和县融媒体中心、美丽螺溪
编辑:欧阳丽莎
请输入验证码